精彩醫案 [存檔]
赤脚说 2023-02-17 0 346 0 0 0 0
腹泻,附子理中丸,以下来稿,来自群友“佳垚”的真实分享,感谢记得高中班长有次给我留言说,当了妈以后便怕si了。的确,当妈了以后会更关注健康,不仅是自己的,还有孩子的,一家人的。毕竟一家人齐齐整整健健康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哇…

以下来稿,来自群友“佳垚”的真实分享,感谢

记得高中班长有次给我留言说,当了妈以后便怕si了。的确,当妈了以后会更关注健康,不仅是自己的,还有孩子的,一家人的。毕竟一家人齐齐整整健健康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哇。这也是我走上中医学习道路的最主要原因。

经过一年来东拼西凑的学习,虽不专业,但也逐渐能淡定应对一些家里人的小毛病。


去年某周二晚上婆婆拉一晚上肚子,怕影响我们第二天上班便没有说,独自忍受这份痛苦。早上我们才发现她难受的不能起身。于是我请假一天照顾老人孩子。

据公公回忆,婆婆可能是昨晚喝了那碗不太温热的汤,或者洗澡的时候受了凉导致的拉肚子。摸了下婆婆手脚还算温热,摸了下额头,并无发烧,问她是否怕冷,她说有点,需要覆被。这会儿婆婆明显脸色发白,闭眼想睡觉但睡不着。

婆婆平时就有胃寒,常呃逆倒气,几年前又动过手术,还常年吃降压药,身体本就有些虚弱,所以受寒引起的可能性极大(后婆婆补充前一天下午汗出受风可能为最主要原因)。

想起家里有“四神丸”,是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的,先用这药止泻,收敛阳气也是好的呀,于是先加倍服用了四神丸,还贴了娃用的丁桂儿脐贴(儿童受寒拉肚子常用),让她好好休息,我便带娃出门玩了会儿,以免在家吵闹。

回来婆婆神色仍不见很好,说是想睡也睡不着,也没胃口吃东西,只是上午没再去厕所。想了下家里还有“附子理中丸”,可以驱寒温阳、健脾补气,加强中焦能量动力,很对证啊,于是又让婆婆吃上了。

再点了艾灸铜盒给灸了中脘大椎。中脘是胃的募穴,胃的毛病都可以找它。大椎是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可以统领和振奋一身阳气,以前有点感冒迹象就会灸大椎或者贴代针贴在大椎,感冒就能消退,几乎十有九效。


中午简单做了点饭菜,婆婆也只勉强吃了点白米饭和几片青菜又躺下了。下午似乎睡的好一点,但醒来还是说一身酸疼,继续服一顿附子理中丸。晚上只吃了点素面片汤,依然浑身酸痛躺着。

求助学习群的诸位老师分析,老师们也普遍认为婆婆这是表里皆寒,寒邪直中三阴。当下不拉肚子但仍浑身酸痛,考虑为太阳表证未解。里证已救,当下应解除表证。

婆婆觉得艾灸不舒服,于是采用了拔罐,拔完身体觉得松快了不少,再给她泡了散寒活络的足浴包,泡完有微微汗出感,身上也舒服多了。于是让婆婆早早睡下了,一家人的心情也踏实多了。第二天我也安心上班去了。


回想当时师兄们提醒,伤寒论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简直醍醐灌顶,这不就是教科书式的病症嘛。

婆婆持续拉肚子,说明里虚寒,有恶寒且全身酸疼,说明表证未解。理当先救里,所以用“附子理中丸”也是对的(相当于四逆汤合理中丸)。关于解表,家里没有桂枝汤,通过拔罐和泡脚也能达到解表的目的,因为二者都能给邪气出口。


回顾起相反的情形,几个月前孩子那次生病,依然清楚的记得她先有积食便秘,后又外感受邪,我先给泡的风寒药浴包,再处理的积食便秘,以为自己处理错了,因为处理风寒用的是热药,而积食本就产生了里热。

后续复盘分析并请教师兄,这个处理顺序也是对的,“表实里实,当先解表”,古人有句话叫“下不厌迟”,所以这时先解表后下里是对的,或者同时进行也行。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尤其这波疫情之后,对于拉肚子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腹泻也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1.寒湿腹泻(大便清稀,甚至像水一样,腹痛肠鸣),可用“藿香正气水”解表温里化湿,小儿可用棉球沾湿敷肚脐,或直接贴“丁桂儿脐贴”

2.湿热腹泻(腹痛即泻,泻后不爽,肛门灼热,大便色黄褐味臭),可用“葛根芩连片”解表清里,无表证可用“香连丸”

3.脾虚腹泻(迁延反复的慢性腹泻),可用参苓白术散”、“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健脾祛湿;

4.脾肾阳虚腹泻(五更溏泻、腰酸肢冷),可用“四神丸”补益脾肾、固肠止泻;

5.伤食腹泻(腹胀、腹痛,大便腐臭或酸臭,夹杂未消化食物),可用“保和丸”消食导滞。


跌跌撞撞的一路学习过来,更加感叹,中医大道至简,条条道路通北京。感谢医圣张仲景,感谢一路遇到的各位同频共振的老师、师兄们的无私指导。我们炎黄子孙就该珍惜手里的金饭碗,并发扬光大。一起努力吧!


Tag: 腹泻 附子理中丸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精彩醫案]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