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 [存檔]
赤脚说 2022-11-06 23:20:16 1224 0 0 0 0
祝由十三科,祝由术,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陆续的讲“祝由十三科”了,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祝由十三科,就是出自于《黄帝内经》里面的。而且,好巧不巧就是那么巧,有关祝由术的部分,正好就是出自于《黄帝内经》的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

(此文由赤脚说群友整理,感谢赤脚老师和纯净水老师)

祝由十三科(一)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陆续的讲“祝由十三科”了,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我们这一次,并没有让所有人都能够参加听讲,而是经过了一些筛选,只选出了十三个人,恰好符合“祝由十三科”这个数字。

那么,有的人可能会不明白了,想要请问了,什么是叫做“祝由十三科”呢?

我要告诉给你们的是,祝由十三科,就是出自于《黄帝内经》里面的。而且,好巧不巧就是那么巧,有关祝由术的部分,正好就是出自于《黄帝内经》的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

因为,我们以前并没有讲到那里,这一次,专门把这个篇章抽出来讲一下。

因为这个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巫医术,也就是不依靠吃药打针,就凭借着念咒、画符、法力施为,就能够治疗很多的疑难杂症。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并没有打算公开。

下面,我们先将《黄帝内经》里面的有关原文发出来,你们仔细看一看,好让你们知道祝由术的出处。

不过,具体的方法并不在这里面,所以,我们并不是单单只讲这一篇而已。

////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

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

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

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暮世之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夫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

大家都看到了吧?《黄帝内经》的第十三章《移精变气论》,开篇的第一句,黄帝就问到了,“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

这就是祝由术这个词,第一次公开面世的说法。

但是,你们也一定要知道,祝由术并不是黄帝所发明的,这个法术要比他早的多得多。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余闻古之治病”,是黄帝他听到古代(就是比黄帝还要古的时期)的治病方法,这说明祝由术是要比黄帝还要更久远的。

但是,因为这个方法在黄帝之前,一直都是神秘的存在,直到黄帝时期才被记录下来,公开面世,所以,很多人喜欢以黄帝的名字来命名它,所以在祝由术前面加有他的名号。?

轩辕,就是指黄帝,黄帝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是称为轩辕黄帝的。

+++

祝由十三科(二)

前面,我们知道了祝由术的来历了。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以前,我保存有一本比较古本的“祝由十三科的古籍。

有一位朋友看到了,就一直问我,祝由十三科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个涉及到了修行,所以我当时的回答就很简略。

今天,我想把这个事情讲清楚,免得你们受到世面上,一些乱七八糟的邪说蛊惑。

祝由”是主体,这个很复杂,我们留待后面再细说,这里先说一下十三科。江湖上有一些一知半解的骗子,或者是一些望文生义的初学的人,自以为是的以为,十三科,哦,就是说明祝由术有十三门学科。天呀,如果你们就这样来理解古代文化,老祖宗知道了,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祝由十三科呢?第一,祝由术这个名字,最早是来自于《黄帝内经?素问》的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这是十三的最早来历,和它自己有十三门学科没有一毛钱关系。

后来,因为祝由术是中医里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元、明两朝的太医院里,作为十三个专科之一,所以又被称为“祝由十三科”。但是,你们也要清楚,它是排在后面位置的,并不是中医的主流。

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这里面所谓的“十三科”,其实就是指元、明两代国家确立的医疗方法:大方脉科、诸风科、胎产科、眼目科、小儿科、口齿科、痘疹科、伤寒科、耳鼻科、疮肿科、金镞科、书禁科、砭针科等十三科。

祝由科作为一种官方化的巫医,自从隋代开始,就被纳入到了官方的医学范畴,唐代时继承了隋制,在医署设立了“咒禁科”,来主管禁咒,是一种除邪魅的方法。

所以说,并不是祝由术本身有十三门的学科,而是古代将全部医学分为十三科,书禁科就是所谓的祝由术,位列在第十二,只比针砭科好那么一丢丢。

就是说,祝由术是在中医十三科里面。又是十三,怎么又是十三?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数字还真是挺奇妙的,真的有些邪门的。

在《黄帝内经?素问》里面,是位列在第十三篇,而中医学在古代又只有十三科。提到十三,都有一点怪怪的,什么鬼门十三针,祝由十三科,十三总是和奇奇怪怪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难怪,西方人都不喜欢这个数字,西方人对于什么十三、星期五,都是有一种畏惧的。

那么,这个十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就一定要是十三不可呢?

按照我国传统的基础计数单位来说,最大的数字一般就是9。到了10,其实就是1和0的重复。所以,古代皇帝称为“九五至尊”,九就是最大,五就是数字的中心。

那么,后来有了突破,出现了十之上的数字,比如,十天干,甚至还有了十二地支,九不再是最牛掰的数字了。

于是,也就有了这个神秘的十三!可以说,十二,还是代表物理世界的东东,而十三呢?真的就是代表一些色相之外的东西了。

色相之外?那是什么鬼?对了,色相之外的就是鬼。十三,所要探讨的,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总是让人挥之不去的东西。

+++

祝由十三科(三)

那么,有的人可能要有疑问了,既然祝由术,是在太医院的中医十三科里面,为什么现在很多的中医师都不会呢?我们今天也看不到呢?

其实,细心一些的人,可能就能够看得出来,前面,我们说祝由十三科的时候,一直都是在讲隋、唐,宋、元、明,一直没有提到清朝的呀!

祝由科是在什么时候不见的呢?就是清朝的时候。

虽然祝由术的官制地位,一直被传统观念的中医所不齿,但还是在唐朝到明朝时所属太医局(院)里面,留有着一席之地。

清人入关以后,虽然是秉承了明朝的官制,但是他们并不满意这些,太医院里面废除了祝由科一职,还有针砭科,中医学后来就只有十一科了。

可恶的清朝,本来好好的中医十三科,到了清朝,就只有十一科了。不仅是祝由术的咒禁科没有了,就连中医一直传承的针砭科,也就是针灸,也被无情的取缔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中医师不怎么会针灸,更加不懂祝由术。

清朝为什么会灭亡?封建皇朝统治,到了清朝就断了,这是为什么?这和清朝不懂真正的汉文化,闭关自守大有关系。

其实,你说他们不迷信吗?绝不是的,他们满族人信奉的萨满教,不仅有很多的鬼神,还特别的迷信。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我国只有北方有什么附体——出马仙?尤其是在东北地区。

而南方就没有这种?难道说,只有北方的狐狸、黄鼠狼精明,懂得修行吗?南方的动物就呆头呆脑的,就知道傻吃捏睡!显然不是。

因为,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在过去有萨满教,这个民间信仰认为万物有灵,什么意思呢?他们认为,树有树神,水有水神,马有马神,石头有石头神......总之,万物有灵,都有神。

所以,在他们的理论里面,狐狸能够成精,黄鼠狼会修行,这有啥奇怪滴!如果按照他们的理论,地里的白菜都可能有“灵”。

所以,他们遗留下来的萨满文化,后期就变成了跳大神,也就是现在的出马仙。

我可以告诉你们,文化的源头是玄学,文化的尽头还是哲学。古代的中医,最早就是产生在巫术里面的,后来不过是医学的部分独立出来了,医和巫分家了。

你们看古体的“医”字,是写成“毉”字的,下面就有一个“巫”字。最早的时候,医巫不分,大巫也就是大医。

那么,巫是干什么的呢?

不要瞧不起古代的巫师,在远古洪荒时代,那可是绝对牛掰的存在,是牛人里面的天花板,能够沟通天地人的就叫做巫。

你们看“巫”这个字,上面一个横,代表着天;下面有一个横,代表着地;中间有一个竖,代表着沟通。

竖的旁边有两个人,能够沟通天和地的人,那就是巫。

那么,为什么一定是两个人呢?巫,就是二人,哪两个人呢?

就是他们: 伏羲和女娲。

+++

祝由十三科(四)

伏羲和女娲,是最早,也是最厉害的两位大巫。

时间再向后面一些,又出现了一位大巫,他就是巫咸,不仅是上古的名医,还以擅长占卜术而闻名于世,称为“占卜之祖”。

巫咸擅长占卜,是用筮来占卜的创始者。他还擅长占星术,是很厉害的天文学家,他是“牵星术”的发明人,牵星术就是利用天空上的星座来导航的一种方法。

在古代的时候,巫是担任“天君”与“皇帝”之间沟通任务的人。天上有什么“旨意”,都是由他们来传达;人间有什么疾苦,也是由他们负责向上天来禀告。

他们是神巫,同时也是大医,《吕氏春秋·勿躬》里面指出:“巫彭作医,巫咸作筮”;巫彭和巫咸,都是同时期的大巫,他们掌握着不死神药。

《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十巫》里面就记载有:“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不要以为这只是传说,不是真实的,他们确确实实就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

巫咸古国,就在今天的重庆巫溪县,也就是重庆市的东北部,地处渝陕鄂三省交界,东连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竹溪县,南接奉节县、巫山县,西临开州区、云阳县,北与城口县和陕西省镇坪县接壤。

就是因为这些大巫们,活跃在重庆的东北部一带,所以,这里的地名至今还留有他们那时候的特色遗存,比如说巫溪、巫山,其实就是大巫们曾经活动过的溪水和山峰。

这个巫咸国,首领就是巫咸,他是大巫伏羲氏的后人,巫咸国也就是四川三星堆文化的前身,大家都觉得三星堆文化好像是外星文明,其实他们是大巫的传承。

我们说这些巫,又和祝由术有着什么关系呢?因为巫咸他就是精通祝由术的人。

巫咸又称作巫戊,是黄帝到尧时候的人,“以鸿术为尧之医,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

晋朝郭璞作的《巫咸山赋》序里面说:“盖巫咸者,寔以鸿术为帝尧医,生为上公,死为贵神。”

鸿术就是祝由术的一种别名,你们看,他通过“祝”人,就能够治愈人的病。

如果,他对着树木一通“祝”,就能够让树枯萎,天上正在飞着的鸟,能被他一通祝咒,弄掉落了下来。

古书里面记载,尧有一个手下的人眼珠中箭了,尧找到了巫咸,他都不用做手术,用祝由术就给治好了。

他们都是搞相声、小品的那类似的人,完全“用嘴”。只见巫咸是一番祝咒,那只箭竟然自己从眼睛上面移了出来,瞬间转移到了一棵树上。这就是祝由术,曾经也叫做鸿术。

有的人认为,鸿术起源是很早很早的,是相当于盘古之前,鸿钧老祖传下来的一种法术,所以后来就叫做“鸿术”。

+++

祝由十三科(五)

做为祝由术家族中的一种,鸿术自古以来一直是有传承的,汉朝初年的时候,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就热衷于此道。

他曾经召集了很多方士门客,大概有几千人之上,其中重要的有八人,人称八公。

他们编撰出了一部集体的著作,名字叫做《淮南鸿烈》,这部著作十分博大,它涵盖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农学、生物、音律、神话等诸多方面,堪称“牢笼天地,博及古今”。

其中,中篇的八卷,就是记载的修道养生之术,又被称为《枕中鸿宝苑秘书》。

刘安因为是淮南王,所以,他的这部著作又称之为《淮南子》。鸿烈,其中的鸿就是指鸿术的意思,淮南鸿烈,就是淮南王的大鸿术。

可叹的是,淮南王并没有炼成丹药,谁知道他的志向究竟在不在此?到后来,还是因为谋反失败而终。

但是,他们还是搞出来一个闻名全国的东西,这个东西你们也有的时候也用过,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答案揭晓,它就是豆腐。

有的人可能会不相信,不会吧?豆腐这种吃食,竟然是淮南王发明的?

是的。元代吴瑞在《日用本草》里面指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王刘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面,也有此类的记载。

现在的淮南,通过20多年举办中国豆腐文化节,弘扬宣传淮南王刘安及其历史功绩,早已在淮南老百姓中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不过,淮南王发明豆腐,其实也是歪打正着的,他本意并不在此。

因为刘安喜好法术,就招纳了许多的方士来著书炼丹,他们用山里面的清泉水磨制豆汁,又用豆汁来培育丹苗,不料仙丹没有炼成,倒是豆汁和石膏、盐起了化学反应,形成了一种鲜嫩绵滑的东东,这正是豆腐的雏形。

淮南王召集术士门客,在八公山下,燃起了熊熊的炉火,别出心裁地叫他们用黄豆和白糖来炼丹,本来是为了炼丹,结果用黄豆和盐卤“炼”出了雪白细腻的豆腐。

他们还给这种东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菽乳,后来才改称为“豆腐”的。从此以后,豆腐就在民间中,广泛的流传开来了。

有诗为证: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

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

我一直讲,搞这些祝由术的人,就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

他们炼丹,没有弄出什么好的结果,结果弄出来了好吃的豆腐。

他们炼丹没有成功,硝石、硫磺啥的不小心凑到了一起,倒是弄出来了火药。

他们选择镇宅门用的桃符,后来也渐渐的变成了春联。

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现在我们所使用的平常物,竟然都是各种祝由术的副作用结果。

+++

祝由十三科(六)

淮南王他明明是炼丹没有成功,因为起兵造反,后来因此失败而身亡。

元狩元年,汉武帝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等罪名,派兵进入淮南,从刘安家中搜出了准备用于谋反的攻战器械,和用来行诈而伪造的玉玺金印,自知罪无可赦的刘安被迫自杀。

刘安死后,朝廷严厉追究此事,因此而受牵连被杀者多达数千人。此后,汉武帝下诏废除了淮南国,将淮南故地改为九江郡,收归中央,淮南王宗族至此覆亡。

这是明确的史实,可以说是铁板钉钉的事。他明明就是炼丹没有成功,可是,却偏偏有人伪造虚构,硬说淮南王已经炼丹成功了,而且已经是成仙了。

清代吴伟业有《过淮阴有感·其二》:

登高怅望八公山,

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

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

尘世无繇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

不随仙去落人间。

...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好将鸿宝驻朱颜”,就是他也想用淮南王的鸿术来做到长生不老。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这两句,是出自于一个传闻,说是淮南王造反不成,死后,有人说却看到他成仙了,不仅仅是淮南王成仙了,他们家的鸡呀、狗呀的,都跟着成仙了。这叫做什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后来的《神仙传》里面,还有模有样的说: “淮南王好道,白日升天。时置药庭中,鸡犬舐之,尽得升天,故鸡鸣天上,犬吠云中。”

说是他们家的鸡和狗,吃了淮南王剩下来的丹药,也都成仙了,飞到天上去了,所以鸡在天上鸣叫,狗在云里面吠叫。

其实,要我明白的说,有的人就是这么无赖,没有的事硬是说得和真的似的,有鼻子有眼的,历史上的一些神话,就是这样生生的“被”造出来的,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

淮南王是升天了,那是因为他死了呀!我就不明白,真修行的人,还会领兵造反吗?不好好修行,还妄想着当皇帝,这种人能够成仙才怪呢!

可是,我们较一下真,鸡在天上鸣叫,狗在云里面吠叫,你们谁听到过了?

胡宿《悼淮南王》诗里面写道:

贪铸金钱盗写符,

何曾七国戒前车。

长生不待炉中药,

鸿宝谁收箧里书。

碧井床空天影在,

小山人去桂丛疏。

云中鸡犬无消息,

麦秀渐渐见故墟。

...

同样是在汉朝的学者王充,他和淮南王时间相去不远,王充就说淮南王成道这是假话,他在《论衡·道虚》里面明确的指出:“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况卢敖一人之身,独行绝迹之地,空造幽冥之语乎?”

用白话来解说一下,淮南王刘安因为犯谋反罪而死,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当时的人也都是亲眼看见的。

但是,有的儒者的书上,却说他得道成仙升天而去,鸡犬也跟随着升天了。

这应该是卢敖只身一人,走到没有人迹的地方,而凭空捏造出的一些神秘莫测的话吧!

你们不要以为,人家《神仙传》上有记载的,这还能假?那么,同时代的王充《论衡》里面也记载了呀,又怎么来证明,《神仙传》里面说的就是真实的!

《神仙传》的作者,是晋代的葛洪,离汉朝时远得很,他的资料并不比王充的实在可信。王充和淮南王都是汉朝时的人,葛洪和王充,哪一个更可信呢?

不要以为古人就不会骗人,古人也会说假话,那些修仙的修行人也会骗人。

唐朝的道教人物杜光庭,就伪造了很多假的道教著作,这个事大家都应该知道了,所以,人们称瞎编乱造的就叫做“杜撰”,就是杜光庭撰写的。

所以,我们对于神秘文化,是不能一丢丢都不信,也不能够盲目全信的。不信你就武断了,全信你就是一个傻子。


Tag: 祝由十三科 祝由术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中醫基礎]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