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很多中医专家说吃水果容易增加寒湿,已经大半年不吃水果了。这种做法对吗?今天来聊聊这个话题。
前几年,水果风靡,很多专家都在宣扬水果的好处,很多女性朋友跟风吃水果,把水果当饭吃,结果大家都清楚了,把脾胃吃坏了,吃出一身的毛病。
过了几年,部分人开始醒悟了,觉得水果不好,于是又宣扬水果害人,大部分人都不敢吃水果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我们常常说走中道,就是不要过于偏激,走中间那条道往往比较好。可是呢,事情一但落到自己身上了,就容易剑走偏锋。
我要说明我的观点:水果不是毒药,不要一棒子把水果打死了。这个锅,水果是不背的,传统中医也不背这锅。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讲得很明白了,人要吃粮食为主,少量吃点水果是对的。水果吃对了,也是在养生。
这些年,很多中医反对吃水果,为什么?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的人,十人九湿,十人九寒,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寒湿体质。而水果容易增加湿气,大部分水果偏寒凉,所以不建议大家把水果当饭吃。
很多人一听到水果容易增加寒湿,就觉得水果是魔鬼,这是不对的观念。
不止是水果有偏性,所有的食物都是有偏性的。红枣,鸡蛋有偏性,米饭也有偏性,连水都有偏性。米饭吃多了不好,水喝多了也不好,咱们不能因噎废食,连米饭也不吃,连水也不喝了吧?
大部分水果容易增加寒湿,其实,这正是水果的特性,也是水果的偏性。水果就是这样子的,因为它带水分比较足,可以补充人体的津液。因为它稍微凉一点,可以缓解一下体内的燥热之气。
中医的核心理念,就是平衡。正是因为水果有偏性,我们才吃它,吃它的目的就是给身体纠偏,让身体回到平衡。
比如,你运动出了一身汗,又渴又热,与其在冰箱里找冷饮喝,不如吃一个解渴的水果。
再比如说,你是一个阴虚内热的体质,晚上容易盗汗,容易口渴,那你平时就应该多吃点水果,就能把体质纠偏回来了。
我最想说的意思是:我们不要去评判水果好不好,要因人而异去选择水果。吃对了,就是好的;没吃对,才是不好。
最重要的4个字:因人而异。一定要着重理解到位了。
其实,不止是吃水果,任何的养生方法都是如此,都要因人而异。而很多人总是忽略了这点,总认为专家说的就是对的,总认为别人验证过的就一定是好的,总想着去套用别人的方法,这种观念要改改了。
今天,除了聊水果之外,还想聊点背后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为什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为什么总是分不清真假?我们为什么总是容易被误导?
只有把这个深层次问题解决了,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不再重复发生。换句话说,如何一针见血地看到事情的实相?只有你自己看到实相,你才不会走偏,你才不会被误导。
如何才能看到实相?需要智慧。开启了智慧之后,才能分辨知识。知识有4种,分为错误的知识和正确的知识,正确的知识又分为有用的知识,和无用的知识。
而,我们只需要正确的有用的知识,如何去筛选呢?这就需要依靠你的智慧。你用智慧去筛选,过滤,分辨,找到对你有用的正确的知识,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那如何才能获得智慧呢?这是个大话题,我只能简单跟大家聊聊了。
坦白说,我们今天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越来越多,而智慧却越来越少,生活在这个时代要警惕,一不小心,就容易掉坑里。
为什么知识越多,智慧越少呢?这是自然规律,自人类发展以来,就是这样子的。
大家想想看,人类历史上最有智慧的时代,是哪一个?是最原始的社会,是人类还没有文字,还没有语言的时候,那时候的人,是最有智慧的。
大家都知道有一本经书,叫易经,易经是群经之首,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易经的智慧是无法超越的。易经是本无字天书,那时候没有文字,没有语言,只用了几个图像,就把宇宙的真相和奥秘全部总结出来了。那是真正的智慧!
我们今天一直在强调,人类是在进步。没错,人类某些方面是在进步,知识在丰富,科技在进步,但是老子也告诉我们,有进步的,就一定有退步的。
人长了一双眼睛,眼睛是向外看的。看得见的那部分,叫“实”,看不见的那部分,叫“虚”。实的东西在进步,虚的东西就一定在倒退。
什么在倒退?人的功能一直在倒退的。比如说神识,比如说智慧,比如说觉知,这些都在退化。
所以说,当你看得见的这部分越是进步,越是丰富,而看不见的那部分就在倒退了。智慧是看不见的,这些年,人类的智慧平均水平一直在倒退。
人的智慧倒退了,感受力,觉察力也慢慢丧失了,也感受不到食物的能量,吃什么都没感觉,所以不知道自己要吃什么,只能去问专家,而专家往往容易误导人,真是糟糕啊。
所以呢,我总是强调一句话:外求不如内求,问别人不如问自己,求知识不如求智慧。
那么,智慧怎么求呢?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去求。
求得一颗平常心、清净心,慈悲心,无为心,之后,智慧就会慢慢开启了。再然后,这些外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Tag: 健康常识 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