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季是湿疹高发季节,有很多朋友深受湿疹困扰,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湿疹是现代医学病名,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皮肤长疹子,这个疹子各不一样:有的是红斑点,有的是痘痘那么大的丘疹,有的是水泡,有的是一整片泛红。。。
现代医学是治不好湿疹的,他们基本上都开激素药,要么内服,要么外抹,原理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压制”。压制是把病往里面压,病情会越来越重。还有,激素吃多了,一定会引发其他问题,比如牛皮藓,哮喘等等。等到那时,悔之晚矣。。。
所以呢,我的建议是,别吃激素药,别抹激素药。在中医这里,只要辩证准确,湿疹是完全有机会治断根的,就算治不好,也不至于治出一大堆后遗症。
首先,我们要知道:湿疹是一个病名,是一个名相,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有治法。虽然都叫“湿疹”,但是背后的原因各不一样,所以治法也不一样。
首先,中医认为“湿疹”是一个表证,就是病邪在体表。为什么体表长湿疹?是因为体表有伏邪,身体有本能排异反应,身体通过排异反应把邪气发出来,就是湿疹。
湿疹既然是一个“表证”,那么,中医的核心思路就是“解表”。所谓的解表,就是把皮肤通道打开,把邪气排出来。
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处理“湿疹”这个病症上,中医和西医用的是完全相反的思路,西医是压制思路,中医是排病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其次,要根治湿疹,重点在于辩证论治。中医需要知道:皮肤底下到底是什么邪气?是风邪,还是湿邪,还是热邪,还是水邪。。。只要把这个分辨清楚了,治法也就清楚了。
一谈到辩证,很多人是两眼一抹黑。湿疹的辩证,可以通过观察就能做出判断。以下4种常见湿疹,供大家参考。
第1种:长在腘窝,肘窝,阴囊周围,肛周,小腿,手掌这些局部地方的湿疹。空气潮湿或者出汗的时候加重,皮肤瘙痒不是很严重。这种疹子,是以湿邪为主的湿疹。
说得通俗点,这种湿疹是因为皮肤底下有湿气,湿气欲发而不得发,就形成了这种湿疹。为什么欲发而不得发?举个例子,你刚出完一身汗,马上进入空调房,汗出到一半就停了,这个汗就变成湿气藏在皮肤底下了,这就是湿气欲发而不得发。
这种湿疹,最对证的方子是医圣张仲景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6g,杏仁9g,桑白皮9g,赤小豆30g,连翘9g,大枣12枚,生姜6g,炙甘草6g。
扩展阅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第2种,瘙痒发作就起一大片,这种疹子全身都可能会长,一发作起来就奇痒难忍。这种疹子最喜欢找中老年人和血虚的人,在春秋季节发作较多。这种疹子,是以风邪为主的湿疹。
风邪游走不定,来无影去无踪,一刮过来就是一大片,它走到哪里哪里就痒,全身各处都可能有。针对这种成片成片的疹子,优先考虑是风邪。
风邪有2种情况,一种是偏热的风邪,叫风热侵表。一种是血虚型的。如果疹子是偏红的,说明有热,最推荐的方法,是《消风止痒颗粒》,这是个中成药,去药店买来服用即可。
如果是血虚型的,成片的疹子是偏白色的,白色提示血虚,而且说明没有热,这种血虚类型的最推荐《当归苦参丸》。
第3种,皮肤底下起红色的小点点,喜欢长在前胸后背,头面部和手臂等地方。尿液发黄,大便干结,这种疹子最大的特点就是“红”。这种疹子,是以“热毒”为主的湿疹。
这种疹子,是因为体内有热毒,欲发而不得发。这种热毒型的疹子,需要清热解毒,推荐的方子是《五味消毒饮》。
金银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紫背天葵子15g。
这5个药都是清热解毒的,联手合作增强清热解毒的功效。这个方子很寒凉,中病即止,不可多服。
如果不想喝药,多吃清热解毒的野菜,也有同样的功效,比如:吃马齿苋,蒲公英等。还可以把马齿苋捣汁,敷在疹子上,亦有良效。
第4种,皮肤上长小水泡,里面是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液体,不怎么痒也不怎么痛。这种疹子,是以“水邪”为主的湿疹。
这种湿疹,本质上是水邪在作怪,是因为皮肤组织里的水太多了,排不出去了。用什么方法来排水呢?有个家喻户晓的方子:红豆薏米汤。
用赤小豆30g,生薏苡仁30g,煮水一碗,大口服下。一般情况下,两三天后水泡就会消失掉。
这4种湿疹类型,供大家辩证参考。如果还是分不清楚,接下来,再介绍2个不需要辩证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用以下四味药煎水,外敷患处。
蛇床子15g,苦参15g,黄柏15g,五倍子15g。
用法:以上四味药跟煎药一样煎煮,用毛巾浸泡在药水里,然后趁热外敷患处。
这个方子是个皮肤病的通用方,它可以清热解毒,燥湿止痒,针对大部分皮肤瘙痒都有效果。如果用上3天还无效,那就不要用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万能的紫草膏,不管皮肤上长啥东西,不妨先用紫草膏试一下,没坏处。
另外,要想湿疹不复发,需要戒牛奶,戒冷饮,戒激素类药物,少吹空调。
Tag: 湿疹 瘙痒 春季常见病 红豆薏米汤 五味消毒饮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消风止痒颗粒 当归苦参丸 西医危害 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