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开 2023-07-19 08:38:17 465 0 0 0 0
出汗,夏季养生,空调,夏天不要老躲在空调房里,出汗的6大好处必须必要知道一下!

夏天不要老躲在空调房里,出汗的6大好处必须必要知道一下!

出汗的第一个好处就是把身体里面的热邪散掉,让身体处于清凉境地。小伙伴们可以想一想,通常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出汗呢?运动的时候,吃辛辣的时候,温度高的时候,这些都是因为身体里面有了不该有的热邪,必须要把它散掉,不然会伤五脏六腑滴,出汗就是散热的最佳方式之一。出了汗之后,你会感到舒服多了。

出汗的第二个好处就是也可以把身体的寒气散掉。有的人出冷汗,为什么会出冷汗?是因为身体里面有寒啊,通过出汗的方式刚好可以把寒气散掉。不然寒气积压在身体里无异于养虎为患,养生就是养阳气,寒气是百病之源,是癌症的温床啊。

通常我们可以吃一些辛温的食物或者汤药来散掉寒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夏天借助天地旺盛的阳气把我们身体里面的寒气逼出来,这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借助一些辛温散寒的汤药就更好啦,比如姜枣茶、艾叶生姜红糖水等等。

出汗的第三个好处就是能够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散掉。这个小伙伴们应该很明白吧,汗就是湿气的一种啊,当然不是说所有的汗都是湿邪,但只要身体里面有湿气的,出汗是祛湿的一种方法。

祛湿的方法很多,利水祛湿、健脾祛湿、升阳祛湿,还有燥湿,还有渗湿。出汗祛湿就属于渗湿,就是用解表发汗的方法,让湿邪通过皮肤毛孔渗透出去。

张仲景的著名祛湿方子苓桂术甘汤,其中的桂枝就是解表渗湿。茯苓是利水,白术是燥湿,也是健脾。多管齐下,所以被称为祛湿第一方,重点调理中焦脾胃的湿气。

湿气一除,你就会感到很轻松,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运动出汗之后感觉全身都很舒服的原因。湿邪会让你感到很沉重,无湿一身轻。夏天本来湿气就大,很多人感到困倦,胃口不好,这个时候不出点汗祛湿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出汗的第四个好处就是能够疏通你的经络。世上的疾病虽然多如牛毛,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大疾病:一个是不荣,一个是不通。

不荣就是气血不足,不通就是经络不通。如果我们能够化繁为简,把不荣和不通这两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很多迁延不愈的疑难杂症就迎刃而解。

有的人气血并不亏虚,但就是经络不通,堵住了,气血去不到该去的地方,这样就会造成双重困境:不该有的有了,该有的没有。

比如一个人老喜欢生闷气,就会造成气滞,气滞就会血瘀,这边不该有的气迟迟散不掉,就会形成乳腺增生,那边该有的迟迟得不到,就会手脚冰凉,大姨妈量少甚至闭经。

经络不通就好比一个城市交通堵塞了,哪怕这个城市物资多么充足,这个城市也会瘫痪,因为物资无法到达需要的地方。

出汗是打通经络非常好的方式,汗出而解,很多病微微出汗就可以解决。

出汗的第五个好处就是对皮肤特别好。汗能够濡养滋润我们的皮肤和毛发,就好比雨露能够润泽花草树木一样。常年不出汗的人皮肤一定是粗糙的,毛发一定是干枯的。

常年不出汗的人通常会有各种皮肤病,比如皮肤瘙痒、牛皮癣、荨麻疹等等。那些肤如凝脂,皮肤特别滑嫩的人肯定是出汗正常的人。

肺主皮毛,皮肤好不好与肺气有关,很多皮肤病也要从肺上治疗,而不是一味的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只是暂时把病压进去,以后还会报复性反弹。

治皮肤病就要顺势而为,你不是要发出来吗?我就借助一些汤药让你发得更猛烈更彻底,一次性发完,这样就一劳永逸了。

肺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宣发,一个就是肃降,因为宣发,所以我们才得以出汗,因为肃降,所以我们才得以下行有力,大便通畅。出汗,就是肺气足的一个表现,是肺气正常宣发的表现。

我们得风寒感冒了,出不了汗了,就是肺气不宣了,所以我们要借助宣发肺气的药来解表开窍,来打开我们的肺气。

由此可见,经常不出汗的人肺气一定会虚弱。

建议,那些常年被皮肤病困扰的人,吃了很多清热解毒的药还是好不了的人,身体又不出汗,可以试着用解表发汗的方法来调理一下,或许会收到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的人就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治好了长达十年的荨麻疹、牛皮癣。

出汗是身体的一次大扫除,可以把身体里面很多垃圾带出去,比如寒邪、湿邪、热邪、各种痰涎、淤血等等,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夏天是唯一可以多出汗的季节,不趁夏天把秋天、冬天、春天积累下来的垃圾好好清理一遍,秋天怎么收的进去呢?秋天没有收成,冬天又拿什么来藏?冬天没有藏好,春天又拿什么来生发呢?

夏天不好好出汗,黄帝内经可说了,可能会得疟疾哦,就是那种一会儿热一会儿冷,民间俗称“打摆子”。

所以,亲爱的女人,夏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养长,出汗就是养长的方式之一,要无厌于日。不要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躲在空调房里,夏天我们要适当出一些汗,为秋收冬藏做准备。

不过,提醒,以上所有的好处都是建立在正常出汗的基础上,有些人是病态的出汗就不好了。


Tag: 出汗 夏季养生 空调
相關內容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中醫雜談]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