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方劑 [存檔]
阿开 2021-02-20 09:16:33 5910 0 0 0 0

  世间再无邓铁涛,只留下62个妙方,默默收藏,转发

  阳升阁 20210220

  【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中医防疫三招——台湾名中医师胡乃文医师献辟瘟香囊古方,给大众的预防新冠肺炎的三点建议

  — 正文开始,感恩阅读 —

  2019年1月10日6时6分,国医大师邓铁涛逝世,享年104岁。

  邓铁涛先生,1916年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中医世家,因幼受熏陶,立志继承父业、悬壶济世。

  2009年,获评新中国首批“国医大师”。

  2017年,与屠呦呦同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

  事后,邓老将所获奖金100万元全部捐出,交给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重症肌无力和心血管病的研究经费。

  邓老生前多次说:“我为中医而生”。他一生热爱中医,晚年高龄也不忘为中医药事业上下奔走。

  他把自己的个人经验用方、家传方、搜集的民间好方都记录下来,公之于众。

  下面是邓老总结的62个经验方,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学到这些宝贵经验,像邓老一样济世救人,精勤不倦图片图片图片

  ▲邓铁涛先生104岁生日照,他的生日愿望是:“希望中医走向世界……”

  +++

  邓老的62个经验方

  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 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 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 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

  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

  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 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 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 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

  〔组成〕 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 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 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 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

  〔组成〕 木香(后下)5克,川连5克,柴胡10克,白芍15克,枳壳6克,甘草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

  〔功效〕 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 慢性结肠炎。

  〔加减〕 腹痛明显者加砂仁、元胡、救必应;泄泻较甚者加番石榴叶15~30克;纳差者加麦芽、鸡内金、布渣叶;久泻不止者加赤石脂30克,补骨脂10克。

  六、治泄泻方

  〔组成〕 新鲜番石榴叶30片(干品15~30克)

  〔功效〕 消炎止泻。

  〔主治〕 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七、治肠套叠方

  〔组成〕 旋覆花5克,代赭石15克(先煎),党参9克,炙甘草5克,生姜2片,大枣3枚,法夏9克。

  〔用法〕 上药慢煎,服后半小时,继用下法。另外,用蜂蜜100毫升,加开水200毫升,待温度为37℃时,灌肠,与此同时,用梅花针扣击腹部肿块。

  〔功效〕 降逆理肠,调畅气机。

  〔主治〕 小儿肠套叠。

  八、治急性阑尾炎方

  〔组成〕 生大黄15克(后下),蒲公英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丹皮9克,皂角刺12克,芒硝6克(冲服)。

  〔功效〕 清热泻下。

  〔主治〕 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针灸疗法: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刺3天。

  外敷法: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九、治慢性阑尾炎方

  〔组成〕 生大黄9克,丹皮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

  〔功效〕 清热泻下。

  〔主治〕 慢性阑尾炎。

  〔加减〕 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注:此方即大黄牡丹皮汤,可每月服三四剂,持续3个月。

  十、治慢性肝炎方

  〔组成〕 党参或太子参15~3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甘草5克,川萆薢10克,珍珠草30克。

  〔功效〕 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

  〔主治〕 慢性肝炎。

  〔加减〕 湿重者加法夏10克、砂仁3克、苡仁15克。肝郁者加素馨花10克、郁金10克。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克、桑椹子15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

  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首乌30克、山萸肉12克、熟地20克、淮山药易白术、太子参易党参。

  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溪黄草30克,或金钱草25克、土茵陈25克。血瘀者加丹参15克、茜草根12克、桃仁10克、虫6克。

  十一、治早期肝硬化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2克,土鳖虫10克,甘草6克,丹参18克,鳖甲(醋炙)30克。

  〔功效〕 健脾护肝,化软坚。

  〔主治〕 早期肝硬化。

  〔加减〕 酒精中毒性肝硬化,加葛花12克;肝炎后肝硬化,加珍珠草30克;门脉性肝硬化,若硬化较甚,加炒山甲10克;

  牙龈出血者,加紫珠草30克;阴虚者去川萆薢,加淮山药15克,石斛12克。黄疸者加田基黄30克。

  十二、治腹水方

  〔组成〕 甘草、甘遂等量。

  〔用法〕 用等量之甘草煎浓汁浸泡已打碎之甘遂,共泡3天3夜,去甘草汁,将甘遂晒干为细末,每服1~2克,用肠溶胶囊装吞,于清晨用米粥送服。

  〔功效〕 攻逐泻水。

  〔主治〕 肝硬化腹水。注:此方为民间验方,攻逐力强,不宜重用多用,仍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十三、治低白蛋白症方

  〔组成〕 淮山30克,苡米15克,鳖或龟约斤许。

  〔用法〕 煲汤或炖服。每周1~2次。

  〔功效〕 健脾填精。

  〔主治〕 低白蛋白症或A/G比值倒置者。

  十四、治肝吸虫方

  〔组成〕 ①党参(或太子参)12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扁豆12克,山药15克,郁金10克,枣子槟榔25克(切),使君子10克,甘草5克。

  ②郁金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榧子肉25克,枣子槟榔25克(切)。

  〔用法〕 先服①方,每日1剂,复煎当日服,连服3~4天;后服②方,服法同上,连服5~7天为1疗程。

  若体质壮实者,则先服②方,后服①方,剂次不变。感染轻者,一般服1~2疗程可愈;感染重者,一般服3疗程可愈,最多可服至4疗程。

  〔功效〕 健脾驱虫疏肝。

  〔主治〕 肝吸虫病。

  十五、治胆道蛔虫症方(胆蛔汤)

  〔组成〕 炒榧子肉15克,使君子(打)12克,枣子槟榔(切)12克,乌梅10克,苦楝根白皮15克。

  〔功效〕 驱虫,安蛔,止痛。

  〔主治〕 胆道蛔虫,肠道蛔虫,亦可治蛔虫性肠梗阻。

  〔加减〕 腹痛甚者加木香、枳壳、砂仁;热象明显者加黄连、黄柏;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玄明粉、大黄;

  脾虚者加四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蛔虫性肠梗阻亦可配合针刺四逢穴,或加服生油50毫升,口服或胃管给药。

  十六、治胆囊炎与胆石症方

  〔组成〕 柴胡10克,太子参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12克,白芍15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功效〕 舒肝利胆排石,健脾活血。

  〔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

  〔加减〕 热盛者去太子参加黄芩、栀子;湿盛者去太子参加茵陈、木通;大便秘结者去太子参加元明粉、枳壳或大黄;脾虚较甚者加云苓、白术。

  十七、治阿米巴痢疾方

  〔组成〕 鸦胆子肉20粒。

  〔用法〕 以滑石粉为衣,空腹吞服。

  〔功效〕 清热解毒,杀虫止痢。

  〔主治〕 阿米巴痢疾。

  注:此方出于张锡纯。

  十八、治高血压方

  一方:石决牡蛎汤

  〔组成〕 石决明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芍15克,牛膝15克,钩藤12克(后下),莲子心3克,莲须10克。

  〔功效〕 平肝潜阳。

  〔主治〕 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病。

  〔加减〕 苔黄、脉数有力者加黄芩;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加大黄;苔厚腻者去莲须加茯苓、泽泻;头痛甚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天麻;失眠加夜交藤或酸枣仁。

  二方:莲椹汤

  〔组成〕 莲须10克,桑椹子12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淮山30克,龟板30克(先煎),牛膝15克。

  〔功效〕 滋肾养肝。

  〔主治〕 肝肾阴虚之高血压病。

  〔加减〕 气虚者加太子参;舌光无苔加麦冬、生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血虚者加首乌、黄精。

  三方:肝肾双补汤

  〔组成〕 桑寄生30克,首乌30克,川芎10克,淫羊藿10克,玉米须30克,杜仲10克,磁石30克(先煎),生龙骨30克(先煎)。

  〔功效〕 双补肝肾,兼予潜阳。

  〔主治〕 阴阳两虚之高血压病。

  〔加减〕 气虚者加黄芪30克;肾阳虚为主者,可用附桂十味汤(肉桂、熟附子、黄精、桑椹子、丹皮、云苓、泽泻、莲须、玉米须、牛膝);肾阳虚甚兼浮肿者,用真武汤加杜仲、黄芪。

  四方:赭决九味汤

  〔组成〕黄芪30克,党参15克,陈皮3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30克,白术15克,甘草3克。

  〔功效〕 益气祛痰。

  〔主治〕 气虚痰浊之高血压病。

  〔加减〕 兼肝肾阴虚者,加首乌、桑椹子、女贞子;兼肾阳虚者加肉桂心、仙茅、淫羊藿;兼血瘀者加川芎、丹参、田七末等。

  十九、治冠心病方

  〔组成〕 党参(或太子参)18克,竹茹10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橘红10克,枳壳6克,甘草5克,丹参18克。

  〔功效〕 益气祛痰以通心阳。

  〔主治〕 冠心病。

  〔加减〕 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瘀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首乌。

  二十、治风湿性心脏病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桃仁10克,红花5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桑寄生30克。

  〔功效〕 益气活血。

  〔主治〕 风湿性心脏病。

  二十一、治慢性心衰方

  〔组成〕 花旗参10克(另炖),麦冬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太子参30克。

  〔功效〕 益气生脉。

  〔主治〕 慢性心功能衰竭。

  〔加减〕 心阳虚者用暖心方(红参、熟附子、薏苡仁、橘红等),心阴虚者用养心方(生晒参、麦冬、法夏、云苓、田三七等)。

  除二方外,阳虚亦可用四君子汤合桂枝甘草汤或参附汤,加五爪龙、北芪、酸枣仁、柏子仁等;阴虚用生脉散加沙参、玉竹、女贞子、旱莲草、桑椹子等。

  血瘀加用桃红饮(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威灵仙)或失笑散;水肿甚者加用五苓散、五皮饮;

  兼外感咳嗽者加豨莶草、北杏、紫菀、百部;喘咳痰多者加苏子、白芥子、胆星、浮海石;湿重苔厚者加苡米、扁豆衣;

  喘咳欲脱之危症则用高丽参合真武汤浓煎频服,配合静脉注射丽参针、参附针,或参麦针以补气固脱。

  二十二、治偏瘫截瘫方

  〔组成〕 黄芪120~240克,赤芍15克,归尾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5克,地龙10克,丹参24克,水蛭10克。

  〔功效〕 益气活血。

  〔主治〕 中风后遗症,外伤性截瘫。

  注:此方为补阳还五汤加味。

  二十三、治咳嗽方

  〔组成〕 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浮海石10克,冬瓜仁10克,北杏10克,五爪龙2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甘草5克。

  〔功效〕 降气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 咳嗽。

  〔加减〕 外感咳嗽加豨签草15克、桑叶10克、薄荷6克(后下)。食滞咳嗽加布渣叶15克、芒果核10克。脾虚咳嗽合四君子汤培土生金。

  暑热咳嗽加莲叶10克、扁豆花10克、西瓜皮15克。秋燥咳嗽加雪梨皮15克、沙参15克。

  过食生冷之咳嗽加藿香10克、生姜3片、苏叶6克。痰热咳嗽加黄芩12克、瓜蒌15克、竺黄10克。

  二十四、治肺气肿方

  〔组成〕 五爪龙30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鹅管石30克。

  〔功效〕 培土生金,降气除痰。

  〔主治〕 肺气肿,哮喘之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

  〔加减〕 咳嗽甚者加百部10克、紫菀10克、橘络10克。喘甚者加麻黄6克、地龙10克。兼食滞者加木亡果核10克,布渣叶15克。

  二十五、治支气管扩张症方

  〔组成〕 百合30克,百部15克,海蛤壳30克,白芨30克。

  〔功效〕 固肺敛肺,止咳止血。

  〔主治〕 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百日咳,久咳,咳唾痰血。

  二十六、治肺结核方

  〔组成〕 党参15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知母15克,玄参15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丹参9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

  〔功效〕 补气养阴,活血化瘀。

  〔主治〕 肺结核。

  二十七、治神经官能症方

  〔组成〕 甘草10克,大枣5枚,面粉一汤匙(冲熟服)。

  〔功效〕 养心安神,甘缓和中。

  〔主治〕 神经官能症,失眠。

  注:此方即甘麦大枣汤,小麦改为麦面粉效果更好。

  二十八、治头痛方(加味选奇汤)

  〔组成〕 防风9克,羌活9克,黄芩9克,甘草6克,白芍12克,白蒺藜12克,菊花9克。

  〔功效〕 祛风,清热,止痛。

  〔主治〕 头痛,偏头痛,眉棱骨痛,三叉神经痛。

  〔加减〕 阴虚明显者生地易黄芩,或以磁石朱丸与六味地黄丸以治之。日服磁朱丸以镇摄其亢阳,晚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其肾阴。血瘀者加茺蔚子10克,牛膝15克,豨签草15克,或用血府逐瘀汤。

  注:磁朱丸本眼科用药,又名神曲丸,出自《备急千金要方,用120克神曲以配60克之磁石及30克之朱砂,磁石滋肾潜阳,重镇安神,朱砂清心安神,妙在用120克神曲以健运脾气,使石药不致有碍胃气,又能升清降浊。

  二十九、治癫痫方

  〔组成〕荆芥8克,全蝎10克,僵蚕10克,浙贝10克,橘络10克,白芍15克,甘草6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丹参15克,黄芪15克,蜈蚣2条。

  〔用法〕 共研极细末,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减半量。

  〔功效〕 益气祛痰,镇痫安神。

  〔主治〕 癫痫。

  附:治癫痫民间验方

  黄豆2500克,地龙干30克,白胡椒30克,水5000克,慢火煲至干水,每天3次,食黄豆一握。

  〔功效〕 镇痫安神。

  〔主治〕 癫痫。

  三十、治甲亢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浙贝10克,玄参15克,生牡蛎30克,山慈姑10克,甘草5克。

  〔功效〕 益气养阴,化痰散结。

  〔主治〕 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加减〕 肝郁者加柴胡、枳壳、白芍;心悸失眠者加夜交藤、熟枣仁、柏子仁;烦躁惊惕者加麦芽、大枣;

  汗多加浮小麦、糯稻根;手颤者加钩藤、首乌、白芍、鸡血藤;突眼加木贼、白蒺藜;

  气虚者加黄芪、白术、云苓、五爪龙;肾虚加旱莲草、女贞子、菟丝子、楮实子;血瘀者加丹参、丹皮。

  三十一、治皮肌炎方

  〔组成〕 青蒿10克,鳖甲30克(先煎),地骨皮30克,知母10克,丹皮10克,红条紫草10克。

  〔功效〕 滋阴清热。

  〔主治〕 皮肌炎,红斑性狼疮。

  三十二、治硬皮病方

  〔组成〕 熟地24克,淮山药3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阿胶10克(烊化),百合30克,太子参30克。

  〔功效〕 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

  〔主治〕 硬皮病。

  〔加减〕 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鸡血藤;胃阴虚者加石斛、金钗;痰湿壅肺者加橘络、百部、紫菀、五爪龙;兼血瘀者加丹参、牛膝;肾虚甚者加鹿角胶、鳖甲等;气虚者加黄芪;舌淡者加少许桂枝。

  三十三、治糖尿病方

  〔组成〕 淮山药90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山萸肉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丹皮10克,玉米须30克,仙鹤草30克,黄芪30克。

  〔功效〕 益气养阴,降糖止渴。

  〔主治〕 糖尿病。

  三十四、治地中海贫血方

  〔组成〕一方:吉林参6克,鹿茸片3克,炖服。

  二方: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炙甘草6克,归头12克,熟地24克,川芎10克,花生衣10克,白芍12克,淫羊藿6克,补骨脂10克,杞子10克。

  〔功效〕 大补气血。

  〔主治〕 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可用)。

  三十五、治血小板减少症方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柴胡9克,升麻5克,陈皮3克,炙甘草5克,黄精12克,仙鹤草30克,首乌15克。

  〔功效〕 益气养血。

  〔主治〕 血小板减少症。

  三十六、治重症肌无力方

  〔组成〕 黄芪6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甘草3克,归头10克,陈皮3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五爪龙30克,首乌20克,杞子10克。

  〔功效〕 补脾益损。

  〔主治〕 重症肌无力。

  〔加减〕 肾阳虚加巴戟、肉苁蓉、淫羊藿;肾阴虚者加山萸肉、旱莲草,或加服六味地黄丸;心血不足者加熟枣仁、夜交藤;胃阴虚者党参易太子参,加石斛、金钗;

  兼湿者加苡仁、云苓;兼痰者加浙贝、橘络;有外感者用轻剂之补中益气汤原方,酌加豨签草、千层纸、桑叶等。

  三十七、治血尿方

  〔组成〕 三叶人字草30克。

  〔功效〕 止血尿。

  〔主治〕 血尿

  〔加减〕 泌尿系结石者加海金砂5克,金钱草30克,砂牛末3克(冲);

  慢性肾盂肾炎者合自拟珍凤汤(珍珠草、小叶凤尾草、太子参各15克,云苓12克,白术、百部各9克,桑寄生30克,小甘草5克);

  慢性肾炎者加淡豆豉30克,田七末3克(冲)。

  三十八、治血崩方

  〔组成〕 血余炭末3~9克(冲服)。

  〔功效〕 收敛止血。

  〔主治〕 妇女崩漏。

  〔加减〕 月经过多或月经时间过长可合用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当归头、熟地、川芎、白芍)。

  另一法:直接灸隐白,大敦穴,1~3壮。

  三十九、治上消化道出血方

  〔组成〕 阿胶10克(烊化),田七末(炒黄)3~5克(冲服)。

  〔用法〕 三七末炒至深黄色,放置冰箱24小时即可用。

  〔功效〕 养血止血。

  〔主治〕 消化道出血。

  四十、治吐血咯血方

  〔组成〕 用5岁以下之健康男孩之中段尿,送服止血散(血余炭,煅花蕊石,白及末,炒三七末,等份共为极细末)1~3克。

  〔功效〕 引火归原,血归其位。

  〔主治〕 肺病大咯血或胃病大吐血。

  〔加减〕 血得止辨证用药以治其本。

  另一法:用梅花针叩击人迎穴,以人迎穴为中心,叩击圆周直径1寸至寸半(同身寸许),从中心开始圆周扩大。左右各叩击1~3分钟,每天1~3次。

  四十一、治腰腿痛方

  〔组成〕 当归15克,丹参15克,乳香5克,没药5克,生地2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甘草5克。

  〔功效〕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四十二、治风湿性关节炎方

  〔组成〕 豨签草15克,老桑枝30克,宣木瓜12克,晚蚕砂10克,威灵仙15克,赤芍15克,甘草5克,宽筋藤24克,络石藤24克,银花藤24克。

  〔功效〕 祛风清热,通络止痛。

  〔主治〕 热痹,风湿性关节炎。

  四十三、肢节疼痛外洗方

  〔组成〕 海桐皮12克,细辛3克,祈艾12克,荆芥9克,吴茱萸15克,红花9克,桂枝9克,川断9克,归尾6克,羌活9克,防风9克,生川乌12克,生姜12克,生葱连须5条。

  〔用法〕 煎水加米酒30克,米醋30克,热洗患处,每日2次。

  〔功效〕 祛风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 肢节疼痛,风寒湿痹,瘀痹。

  注:此方为家传方。

  四十四、治脱发方

  〔组成〕 首乌30克,黑豆30克,大枣4枚,甘草5克,黄精15克,熟地24克,桑椹子12克,五爪龙30克,鸡血藤24克。

  〔功效〕 养血生发。

  〔主治〕 斑秃,脱发,白发。

  外治法:①每天晨起用白兰地酒擦全头发脚,脱发处多擦;

  ②脱发处配合运用毫针平压挑刺患部。其针法是:先用一寸毫针向后斜刺百会穴,并留针至结束;

  继而选用一寸毫针3~5枚,并排摄在拇、食指间,然后平压在患部皮肤上,再一齐平提起,此时患部的皮肤则被轻轻挑起,如此往返操作,把整个患部的皮肤平压挑刺一遍,每天或隔天1次。

  四十五、治漫性咽喉炎方

  〔组成〕 五爪龙30克,玄参15克,千层纸6克,桔梗10克,乌梅6克,甘草6克。

  〔功效〕 益气养阴,利咽止痛。

  〔主治〕 慢性咽喉炎。

  注:如无五爪龙,可用太子参15克代。

  四十六、治过敏性鼻炎方

  〔组成〕 五爪龙30克,木贼12克,菊花10克,玄参15克,白芍15克,白蒺藜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辛夷花10克,太子参15克,大枣4枚。

  〔功效〕 益气固表,疏风通窍。

  〔主治〕 过敏性鼻炎。

  注:如无五爪龙,可用黄芪15克代。

  四十七、治牙痛方

  〔组成〕 旱莲草15克,侧柏叶15克,细辛6克,海桐皮30克。

  〔功效〕 滋阴降火,消肿止痛。

  〔主治〕 牙龈肿痛,牙痛,牙周炎。

  四十八、治泌尿系感染方

  〔组成〕 珍珠草(鲜用)30克,小叶凤尾草(鲜)30克。

  〔功效〕 清热利尿。

  〔主治〕 急性泌尿系感染。

  四十九、治慢性肾盂肾炎方(珍凤汤)

  〔组成〕 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12克,小甘草5克,百部9克,桑寄生18克,珍珠草15克,小叶凤尾草15克。

  〔功效〕 健脾利湿,扶正祛邪。

  〔主治〕 慢性肾盂肾炎。

  五十、治泌尿系结石方

  〔组成〕 金钱草30克,生地15克,广木香5克,鸡内金10克,海金砂3克(冲服),(或琥珀末或砂牛末与海金砂交替使用),小甘草3克,木通9克。

  〔功效〕 利水通淋,化石排石。

  〔主治〕 泌尿系结石。

  〔加减〕 小便涩痛者加小叶凤尾草24克,珍珠草24克。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淡豆豉10克,三叶人字草30克。

  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克。肾阳虚者加附桂或附桂八味丸加金钱草、琥珀末之类治之。

  肾绞痛或腹痛甚者可当即用拨火罐疗法。此法不仅能止痛,而且能使结石下移,以利排出。

  拔火罐疗法:痛在上腹或腰背者罐口放在腰背部痛点处(罐口余部偏于下方),痛在下腹部者,罐放腹部痛点处。

  五十一、治尿毒症方

  〔组成〕 熟附子10克,肉桂心2克(焗服)(或桂枝10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术15克,生姜10克,猪苓30克,云苓皮30克,益母草30克。

  〔功效〕 温阳利水。

  〔主治〕 尿毒症。

  注:宜与灌肠方同用。

  五十二、灌肠方

  〔组成〕 大黄30克,槐花30克,崩大碗30克,苏叶10克,益母草30克。

  〔用法〕 煎至200毫升,紫金锭3片,熔化,保留灌肠。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尿毒症,昏迷,脓毒血症。

  五十三、消尿蛋白方

  〔组成〕 黄芪30克,龟板30克,淮山药15克,苡仁15克,玉米须30克。

  〔功效〕 健脾固肾,利湿化浊。

  〔主治〕 蛋白尿。

  五十四、治乳糜尿方

  〔组成〕 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6克,川萆薢30克,百部12克,台乌15克,广木香3克(后下),丹参15克,珍珠草15克,桑寄生30克,石菖蒲10克。

  〔功效〕 健脾祛湿。

  〔主治〕 乳糜尿。

  五十五、治前列腺肥大方

  〔组成〕 黄芪30克,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王不留行12克,滑石20克,木通10克,云苓15克,炒山甲15克,甘草5克,两头尖10克,玉米须30克。

  〔功效〕 益气行气,通利水道。

  〔主治〕 前列腺肥大。

  〔加减〕 尿频、尿急、尿涩痛者加珍珠草15克,小叶凤尾草15克;血淋加白茅根30克,三叶人字草30克,淡豆豉10克。

  五十六、治睾丸炎方

  〔组成〕 生大黄10克,熟附子10克,黄皮核10克,荔枝核10克,柑核10克,芒果核10克,橘核10克,王不留行15克。

  〔功效〕 寒温并用,行气止痛。

  〔主治〕 慢性睾丸炎,附睾炎,睾丸痛。

  〔加减〕 腰膝酸痛者加狗脊30克。气虚者加五爪龙30克,黄芪30克。血瘀者加炒山甲15克,丹皮15克。热象明显者加生地24克,玄参15克,龙胆草10克,车前子20克。

  五十七、治闭经方

  〔组成〕 晚蚕砂10克,王不留行15克,益母草30克,牛膝15克,海螵蛸18克,茜草根15克。

  〔功效〕 行血通经。

  〔主治〕 闭经,月经愆期未至,月经不调。

  〔加减〕 气虚脾虚者加四君子汤;血虚血瘀者合用桃红四物汤;肝气郁结者合用四逆散;气滞血瘀者合用血府逐瘀汤。

  五十八、治子宫脱垂方

  〔组成〕 黄芪30克,党参18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当归10克,枳实5克,首乌30克,甘草5克。

  〔功效〕 补气固脱。

  〔主治〕 子宫脱垂。

  五十九、治子宫肌瘤方

  〔组成〕 桂枝12克,云苓12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丹皮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炒山甲12克。

  〔功效〕 活血化瘀,削坚散结。

  〔主治〕 子宫肌瘤。

  〔加减〕 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可先服胶艾四物汤以止血。腹痛甚可加服失笑散或五灵止痛散。附:宫肌瘤丸: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皮、蒲黄、五灵脂,各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晚服3丸。

  六十、治皲裂方

  〔组成〕 猪肤(鲜)60克,百合30克,黄芪15克,淮山药15克。

  〔功效〕 益气润肺,生肌养皮。

  〔主治〕 手足皲裂。

  六十一、治肛裂方

  〔组成〕 煅炉甘石研末3份,珍珠层粉1份,和匀,凡士林适量,搽。

  〔功效〕 收敛生肌。

  〔主治〕 肛裂。

  六十二、治外痔方

  〔组成〕 榕树须60~100克,苏木20~30克。

  〔功效〕 活血,软坚,消肿。

  〔主治〕 外痔。

  〔用法〕 煎水熏洗患处。

  +++

  邓老亲笔手书

  防治流感是中医的强项,不怕病毒如何变,都跳不出中医之手心。“非典”与“甲流”中医药疗效足以为证。研究中医药以预防病毒性传染病,以取代免疫注射,造福世界。

  ——邓铁涛 2010年 元月

  +++

  言由心生,邓老对中医的深情

  在他说过的话里、做过的事里

  ——”养生必先养心,养心必先养德。“

  ——”要向上看,不要向上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常不乐怎么能长命?“

  ——”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

  ——“我们老讲要向外国接轨,不错。但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如果忘了自己的文化,比亡国还惨!”

  ——“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仁心仁术乃医之灵魂。”

  邓老曾谆谆教导中医学子说:“中医学的前途有如万里云天,远大光明,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Tag: 中医 中医秘方 邓铁涛
相關內容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經典方劑]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