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开 2021-08-18 13:41:37 13256 0 0 0 0

中医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精华,我国应该大力提倡和发展,但如今传统中医中的许多宝贵经验和学术正在逐渐失传,许多传统的老中医也都陷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尤其是民间中医,许多民间传承或自学成才的中医医术精湛却因为没有执业证被认为是“非法行医”而遭到管理部门的封杀,或是被不明事理或对中医有偏见的人当成江湖骗子而被“诛杀”!

《人民日报》曾报道的山东滕州市的民间中医王永光,从医40余年,治疗了不少疑难杂症。由于之前的行医资格证过期,没有通过新的行医资格考试,便成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打击非法行医”的对象。

在天涯社区,曾有一个叫做“我是一个‘非法行医’多年的祖传中医”的帖子很是火爆,讲述了自身运用“王氏华针”中医气功给人们治病,依靠点穴按摩和中药泡脚的治疗方法使上千个疑难杂症的患者恢复了身体健康,并且有上千份真实病例,为正式申报合法行医的资格做好了准备。即使让区文化局的领导们亲自见证了医术后,仍被以省级文化部门“没有医师证书不能办理”的规定拒之门外,只能不了了之。这成了许多拥有独特技法却没有行医资质的民间中医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的农村边远地区,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长期处在有用、有益却“非法”的状态。《执业医师法》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制约着民间中医的发展,让民间中医不得不“无证行医”,也不得不时刻处于被举报被取缔的卑微状态。

不该让民间中医为骗子背锅

其实民间中医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与公众对民间中医的不重视与了解程度不清并产生了一些误解有关。

因为经常会出现一些江湖骗子乱市场的现象。但江湖骗子并不属于中医,也并不能代替中医。从“伪养生食疗专家”张悟本和“虚假医疗广告”刘洪斌,许多无良奸商凭借百姓健康素养低又容易病急乱投医且不了解中医药的根基知识,无法辨别真假的漏洞,打着中医药专家的幌子到处招摇撞骗,销售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神药”“良方”,所以很容易在公众心里形成“中医或多或少是骗子”的印象。尽管这些人和中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却要由中医来背黑锅,给中医药的声誉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江湖骗子同样也打着“量子科技”、“政府支持”、“纳米技术”等等幌子招摇撞骗,有些骗局还害得很多人倾家荡产、家破人亡,但老百姓没有人会把矛头指向政府、指向量子科技和纳米技术,而为什么打着中医的幌子行骗,大家却把矛头指向了中医药呢?背后恐怕另有一股利益势力在故意带节奏吧?

中医之光

中医一直都在为我国的医疗事业进行着奉献。中医也一直都是起源于民间,并在民间完善发展的。很多国医大师都来自民间,如蒲辅周、董建华、李重人、王绵之等,虽然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院校教育,但却掌握着医学的精华。

而像云南白药、福建片仔癀这样的名药也是由民间发明创造并被实践证明是有用的。而一些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偏方、秘方也都是经过历代临床实践检验过的结果,如湖南省的许小武就用祖传蛇药秘方成功治疗了蛇伤,灌云县的“土郎中”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并成功救治了许多病人。即使是一些中医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药、技术,也都离不开民间中医的贡献。从中可见真正的民间中医的博大与精深。

行医资格证之殇

为了统一行业规范,维护医疗行业的气正风清,持证上岗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国家在1998年颁布了《执业医师法》,民间中医没有取得医师资格证的就不能连续从事执业活动,所以无证行医的就成了“黑中医”,成为被冲击、被取缔的东西。

但由于民间中医多是世代相传的传承方式,且他们多扎根乡野守护百姓健康,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专业医学学习和培训,所以在考取证书上只能止于门外,被迫“游离”于合规的执业医师队伍之外。

据统计,在我国15万民间中医中只有3800人领证,更有许多人因为一些“无形的门槛”连报考审核都不能通过。既有中医家学渊源,又有20余年的行医经验的张洪峰因没有提供证明自身医术渊源的证明而被通知省级审核未过关而没有考试的资格。这背后折射着中医人一直遭遇着不公平的待遇及打压的伤痛。

让金子闪闪发光

我们应该对民间中医进一步松绑,相信中医、重视支持中医的发展。让那些有真才实学能够治病救人的民间中医可以合法行医,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有更大的空间传承其医术;让更多人能够有信心走近中医,保持其传承不息。

行医资格应该是行医能力的认定,是医德的检验,对于新时代的即将从事中医行业的年轻人应该要努力学习中医的相关知识,努力考取相关职业证书,不能投机取巧偷奸耍滑。而对于一些确有特殊情况的有才能的民间中医,也应该采取一些支持措施。201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中医药法》第十五条规定,以师承方法学习中医大概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保举,经当地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术和效果查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新《中医药法》精简了笔试内容,缩短了时间跨度,降低了执业门槛,为民间中医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有效地释放了民间中医的活力,让他们更够有机会取得资格证,突破束缚,迎来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相信未来的中医发展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而作为民间医师们也要相信国家、相信自己,相信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只要你有真本事真能力就总会有你发挥的平台的,只要你能治好病,有疗效,百姓们就会真心拥护你,国家与社会也都会真心支持你的,一本证并不会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也不会让真正的民间高手们永久失传。

历代的中医大家,竟然大多是业余中医

每个人都知道中医是文化,文化是什么?简单地说,文化应该就是地区人类生活要素的统称把,也就是说文化只能存在在生活中,存在在地区百姓人类的生活中,如果文化远离百姓那还是文化吗?

中医是古圣人神人通过对建立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医学认识,这种基于天人合一和取类比象·的医学跟中国人类的衣食住行,跟我们的语言文字行为,跟中国的各种知识-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密切相关,我们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中医中,古人都有详细的规律总结和描述,并形成了中医学的经典,只要你有恒心和悟性,自学也可以成为中医,历史上的那些中医大家,几乎都是自学或者师承,更多的都是业余行医。因此,中国的语言在,中国的文字在,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在,中国人的习性在,中医的经典在,那么中医就永远不会灭亡,我们都可以自学成才,这也是中医学的长处和生命力所在。

中华五千年,产生了无数中医大家,请记得他们大多食自学成才的,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业余中医-他们把中医当为业余爱好和第二职业。

先看看我们近代的著名中医吧:

京城四大家之一的萧龙友,典型的自学和业余中医,他当过知县,当过知府,当过财政部的秘书,因为母亲身体不好,既无家传也无师承的萧先生业余时间自学中医,并于1928年他58岁的时候弃官从医。

京城四大家之二的施今墨,他学习的专业是法律,1903年就读于山西法政学堂,后来进入北京的京师法政学堂,1912年施先生的职业是在孙中山先生总统府陆军部帮助黄兴制定陆军军法,可是施老夫子自学中医,业余行医。

恽铁樵先生也是业余中医,16岁考中秀才,后考入南洋公学攻读外语和文学,1906年恽铁樵在长沙明德中学教书,教书几年后又去商务印书馆当翻译校对,再办报纸,恽铁樵是一个血性男人,看到社会上有人用西医攻击中医,1921年他毅然离开报纸正式挂牌行医。

国医大师岳美中先生也是自学成才,他自幼瘦弱多病,17岁任小学老师,曾研读《二十四史》,有深厚的文学功底。1925年,先生患严重肺病,自学〈衷中参西录〉、〈汤头歌诀〉、〈药性赋〉和〈伤寒论〉,边读书边试着治疗自己,一年后,竟然病慢慢好了。自此他下决心学医。在治好了同村木匠的狂病(一剂而愈)和一个亲戚的血崩(几剂见平复)之后,开始行医。

现代著名中医李可,他是学美术的,参过军,当过记者,做过军队报纸编辑,1953年打成右派而被关。在监狱的日子里,李可受牢友中医的影响下看《易经》、《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而自学中医,最终成为近代名医。

著名针灸大家黄竹斋,老人家最初是打铁的铁匠;给袁世凯治病的中医高手黄石屏,他是一个武林大侠。

我们再看看古代历代的著名中医吧:

黄帝是中华首领,岐伯是黄帝之大臣;雷公,少俞,鬼夷区也是黄帝的臣子;

《汤液经》始祖伊尹最初是厨师,后来担任丞相;

杏林传说的东汉医家董奉是县衙小官;

甲乙经的作者皇普谧,可是一个公子哥,后来当老师;

屠呦呦师父的师父的师父的几十代之前的师父葛洪是修道的道士;

药王孙思邈是道士;王好古的职业是州教授,也就是教育局长;

大医家李东垣本是官宦子弟,后来担任当地财务官;张完素的职业是进士官员;

金元著名中医,朱丹溪当年几次考试不第,属于落第秀才,43岁才业余学医;

整理《黄帝内经》的唐代启玄子王冰,职业是看天象的道士;

隋朝杨上善,《太素》的作者,他一直是朝廷命官官至太子文学;

《伤寒论》作者,医生张仲景,老人家可是长沙太守,业余学医行医;

宋代大医家朱肱,也是进士和朝廷命官;同是宋代的许叔微,他可是翰林学士;

滑寿,中医也是他众多爱好中的一种;

明代张景岳,如此有地位和贡献,人家可以军队的将军;

针灸聚英的作者高武,他也是将军;

清代陈修园,医学大家,可老人家的职业却是县太爷。

太多太多了,都是业余爱好,都是业余郎中……

可笑的是我们今天的医学体制,今天竟然没有一条自学成才的通道。没有师承(师承也必须是跟体制内的师),没有医师推荐,没有医学文凭,很难。看来,古代的中医还是挺幸运的,他们只要临床水平高,都可以成为一代名医,而现在却要看和临床没有一点关系的证,无怪乎中医在中国要走向衰退呢!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提醒所有人

信中医 学中医 用中医 爱中医

分享——

传播中医正能量!

应用中医,推广中医

传播中医,发扬中医

光大中医,辉煌中医

执念中医,天下无疾


Tag: 中医 限制中医 中医发展 秘方
相關內容

分与生 2022-08-26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中醫雜談]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