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本文作者列举了很多临床感悟,有医德方面,有临床方面,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字字珠玑,背后的道理值得我们晚辈深思。希望大家阅读后能有收获。
用药如用兵,杜绝医源性疾病
作者/岳景林
作者简介:岳景林,1935~2003,吉林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吉林省名中医。擅长中药辨证治疗高热不退、急性胰腺炎、中风等病,疗效显著,在肿瘤病和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颇有建树,主张扶正祛邪治疗肿瘤病和血液病。
我临床多年,深感患者不易,有因治病倾家荡产的,有治病不效丧失信心的。医者父母心,要为患者着想,切不可留有私心杂念,以医伤人,以医害人,以医谋私,以医求利,万万不能。
希望晚辈,诊病时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要将病情如实地交代给病人,不要夸大事实,也不要忽视病情,必须掌握分寸。诊断疾病要力争准确,治疗要及时恰当。特别是在用药上要以治疗需要为原则,用药精准,治方严谨。
能吃药不打针,能单方不复方。能用低档药物的不要用高档药物,切忌加重患者的负担。我深恶不懂装懂,不能治而强治的恶习,若遇不懂,不妨直言相告,推贤任能。切不可不知为知,强立名目,乱投杂治,误人害己。
为减少用药不当而引起的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中药处方药味尽量少,药量尽量小。用药如用兵,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希望晚辈临证时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一见发热就投给新雪丹、安宫丸之类的苦寒药,这是错误的。
对于外感所引起的发热,必须要以解表为治则,过早的应用苦寒药,会使邪热内陷,变生它病,使病程变长,更难治愈。有外感表证者,必须以解表为主,应用发汗的方法,使外邪从表而解,不得过早的应用苦寒清热药。
2、实热之证,需用苦寒清热、苦寒泻下剂时,用药剂量宜轻、时间不宜过长,中病即止,否则易损伤脾胃及正气。
3、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乱用补药。正如张子和所说:“夫补者人所喜,攻者人所恶。医者与其逆病人之心而不见用,不若顺病人之心而获利也。岂复计病者之死生乎?”
我认为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认为补不好也补不坏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对于虚证需要应用补药时,在滋补药中要配伍理气药,防止滋腻太过有碍胃气,以至于虚不受补。对于虚中夹实者,则要攻补兼施。
4、在组方原则上,强调药物组成要主次分明,即有君、臣、佐、使之分。在处方用药味数上不宜过多,一般在10一12味药左右,最多不超15味,在用量上要根据病情当多宜多,当少宜少,不必拘泥。
例如:在治疗高血压时,夏枯草、菊花、钩藤、草决明等药用量可用到50g;在治疗风湿病时,川乌、草乌、南星等药的用量一般不超过10g;细辛的用量一般为5g,但是在治疗面瘫时,如患者身体较强壮者,从5g用起,逐渐加量,最多可用到15g。
切不可拘泥,一切从病情出发。
Tag: 中医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