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开 2022-11-14 12:08:02 660 0 0 0 0
中医杂谈,自医,最好的医生,永远是自己。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习惯以圣人自居,他人有一点不是就品头论足,对自己的毛病却视而不见。众生皆非完美,每个人难免都会犯错。不要总盯着别人的缺点,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给自己“看病”,审视自己

最好的医生,永远是自己。

古语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但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习惯以圣人自居,他人有一点不是就品头论足,对自己的毛病却视而不见。

众生皆非完美,每个人难免都会犯错。

不要总盯着别人的缺点,学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学会给自己“看病”,审视自己,才能够真正的认识自己。

...

人要善于发现自己的“毛病”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世间之人,皆有缺点。而最大的缺点莫过于不自知。

从前,有一状元,迎取了公主,他很爱干净,每次外出,总要让公主把衣服整理的一尘不染。

一日,他起草了一份奏折准备进京面圣,怎料在穿衣之时,看到官帽上有一泥点。

顿时大怒,公主看到后,赶紧拿起官帽擦洗起来。

怎料,那泥点非但没有擦掉,反而越抹越大。

眼看就到了出发的时间,官员没办法,只好带着有泥点的帽子进京。出发时还在不停的埋怨公主。

见到皇上后,他准备交给皇上自己的奏折,怎料,一摸口袋,发现刚才出门时,一心只想着官帽上泥点的事,忘了带奏折了。

最后,皇上看他上奏含糊不清,以为在戏弄自己,龙颜大怒,将他官降三品。

降官回家后,他将所有的怒气都抛向公主,而公主不忍屈辱,连夜进京向皇上告状。

皇上本就因为白天的事心生不悦,又听说他辱骂公主,立刻下旨摘掉了他状元的官帽,贬为庶民。

而他最后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个下场。

古人云: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遇到问题,只知道责怪他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你的人生智慧止步不前。

只有反躬自省,善于发现自己的“毛病”,并积极去改变,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看到自己言行上的“病

《论语》中讲:“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孔子告诉我们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就可以做官享俸禄了。所以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言多有失。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很多人说话总是口无遮拦,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殊不知,这样不仅会伤害到他人,也会招惹是非。

从前,有一道童,性格暴躁,其他师兄弟都不喜欢他。

道长看到后,下山买了一包钉子,回来后,告诉小道童说:“下次你再发脾气的时候,就在房间门上订一颗钉子。”

小道童答应了道长的要求,当天,就在房门上订了30颗钉子。

这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努力改正。

之后的每一天,他在房门上订的钉子都比前一天少。

直到有一天,他没有往墙上钉钉子。

道长知道后,告诉他,如果接下来的他能够一天不发脾气,就拔下来一颗钉子。

不久,房门上的钉子都被拔光了。

道长对小道童说:“虽然钉子都拔光了,但却留下了深深的洞,这就和你发脾气一样,你每一次发脾气,都会给周围人留下伤痕。

不管你说多少句对不起,那些伤害都会留下,就像这些洞一样。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舍刀。

能看到自己言行上的“毛病”,管好自己的嘴巴,才能守住福气。

...

人最好的“医生”,永远是自己

古人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自己是一切的根源,遇到事情,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从前,有一妇人,不知从哪天开始,晚上总是会做一个相同的梦。

在梦中,妇人站在一个铁笼前边,铁笼中漆黑一片,但却不停的发出刺耳的叫声,妇人每次都壮胆靠近铁笼,但每次都在快要靠近时,被叫声惊醒。

久而久之,妇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家人带她来到山上的道观中寻求道长的帮助。

道长听完事情原委后,给了妇人一把钥匙,告诉她:那梦中的铁笼上有一把锁,你用这钥匙打开锁,你的身体自然会好。

当晚,妇人听了道长的建议,拿着钥匙靠近了铁笼,这次,那叫声没有了。

但妇人靠近铁笼时发现,铁笼中关着的都是自己憎恨之人,妇人心想,我就是一直生病,也不要将这些人放出来。

不久妇人的病情愈加严重,家人再次拜访道长,道长却说:“现在能救她的只有她自己。”

家人将道长的话说给那妇人,妇人听后,决心用钥匙打开铁笼。

当晚,妇人走近铁笼,打开了锁,铁笼顷刻间消失,所有人蜂拥而出,而在人群最后,有一黑影,走近一看,竟然就是她自己。

人活于世,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而最好的“医生”也是自己。

能看到自己的身上的“病,并加以改正,人生才会越来越精彩。

从今天开始,审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

当你改掉自己的缺点,你就会变得强大,属于你的美好定会蜂拥而至。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


Tag: 中医杂谈 自医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中醫雜談]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