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大家分享了二陈汤,这是一个治痰湿的通用方子,今天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治痰神方-温胆汤。温胆汤,在名气上跟二陈汤差不多,但是温胆汤这个方子,在当代更加实用,最主要的原因是,用它来泡脚就有非常好的效果,都不用喝到肚子里,保护了脾胃,很多人用温胆汤泡脚,就解决了身体很多小毛病。
温胆汤到底可以解决那些症状呢,我帮大家例举了这12个:
1.多梦易醒
2.头发出油,身上出油,脸上出油
3.头部昏沉
4.晨起口苦
5.大便粘马桶
6.痰多容易呕心
7.脚气瘙痒
8.湿疹
9.长青春痘
10.白天乏力
11.妇科带下,含白带黄带,炎症等
12.阴囊潮湿
......
懂中医的朋友,一看就知道,这些症状都是因为身体的痰湿在作怪。中医治病必求于本,要解决这些外在的症状,不需要死盯着这些病名或症状,只需要把体内的内环境改善一下,这些症状都会跟着改善。我说得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我们来把神奇的温胆汤请出来。
温胆汤:法半夏9,陈皮6,茯苓30,炙甘草6,竹茹6,枳实6。
细心的朋友,把温胆汤和二陈汤做个比较,就会发现:原来,温胆汤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了竹茹和枳实两味药。所以我昨天说了,二陈汤是治痰通方,基本上所有治痰的方子,都是在二陈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的。
温胆汤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方子,只有区区6味药,来看下它是如何搞定痰湿的。
为了将温胆汤的作用机理说清楚,我要用到黄元御先生的这张气机升降图。
第一梯队:用一味枳实来破气下行。我们知道行军打仗都是要讲究策略的,攻城需要先锋部队,而枳实在这个方子里就是打头阵的。枳实在温胆汤这个方子里,我个人认为是用得最妙的一味药,正所谓“不破不立”,要想重新建立平衡,先要将原来的“气郁痰阻”的病理状态打破。枳实的主要作用就是破气行气,从胆胃里面的於堵之气冲破,把气机打开,然后开始往下进攻。
第二梯队:半夏+陈皮。半夏化痰祛湿,配上化湿理气的陈皮,是最常见化痰湿的哼哈二将。这两味药是这个方子的主力军,枳实将城门攻破以后,靠半夏+陈皮来主攻敌军主力,靶向就是胆胃里的痰湿。半夏的气机也是降的,降的也是胆和胃,浊阴出下窍,半夏就是把中焦的痰湿化掉之后往下降,意图从下窍排出。
第三梯队:茯苓+竹茹。茯苓健脾渗湿,竹茹化痰清热。这两味药是这张方子的善后力量。半夏+陈皮把痰化掉之后,成为比较容易排出的湿浊,这时候茯苓和竹茹接过这些湿浊,一鼓作气将湿气从下窍排出。黄帝内经说:浊阴出下窍,痰湿是属于浊阴,要从下窍排出。
最后,用了一点点甘草,就不赘述了。
我们来看整个方子的思路:枳实打头阵,攻破第一道防线,作用力向下;半夏和陈皮为进攻主力,作用力向下;茯苓和竹茹是善后部队,清扫战场,作用力也向下。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3支力量的作用力都是向下的,意图是让浊阴出下窍,让痰湿从下窍排出。
讲到这里,估计有些朋友会有点疑惑,这明明是个化痰湿的方子,为什么叫做温胆汤?化痰湿跟温胆有什么关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这个方子的来源去找答案。
温胆汤,在最开始的时候不是这样的,温胆汤最开始出自药王孙思邈,写在《千金要方》里。第1版温胆汤,由枳实,半夏,陈皮,竹茹,甘草,生姜组成。它原来是没有茯苓的。
第1版温胆汤有大剂量的生姜,生姜是温胆胃的,这个方子主治胆寒胆虚,所以,药王给自己这个方子取名“温胆汤”。
后来到了宋代,有个医家叫陈无择,他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这个方子进行改良。把原方里大剂量的生姜,改成4小片,然后加了茯苓进去,这就是第2版温胆汤。方子是改了,但是方名一直沿用到今天,大家仍然叫温胆汤。
经过改良后的温胆汤,因为加了茯苓进去,祛湿效果明显增强,疗效也明显提高。于是,后代很多医家都用陈无择的第二版温胆汤。到了现代,很多中医发现用温胆汤泡脚,居然也有非常好的疗效,这个方子一下子就火了。
温胆汤算是一个祛痰化湿的神方,但是呢,温胆汤仍有一点点小缺憾。用过温胆汤泡脚的朋友,应该就有感受,用温胆汤泡完脚之后,人特别虚特别乏力,尤其是气虚气陷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温胆汤的整个气机都是降的,会将人的气机能量往下降,如果本身是气虚或者气陷的人,是不适合用温胆汤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第二版温胆汤的基础上,加了柴胡和黄芩两味药,组成了柴芩温胆汤。大家都知道,柴胡和黄芩是调理肝胆的绝配,柴胡升肝疏肝,黄芩清胆降浊,这一升一降,让肝胆的气机转动起来,避免降得太厉害,把能量都降下去了。
温胆汤,这个治痰神方,真是一个神方。除了我上面例举的12种症状,其实远远不止这些。怪病皆因痰作祟,很多奇奇怪怪的毛病,如果你用了常规思路治不好,你判断自己体内有痰湿邪气,不论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你不妨换个思路试试看,用柴芩温胆汤泡泡脚,说不定问题就解决了。
Tag: 健康调理 温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