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 [存檔]
赤脚说 2023-08-28 12:33:56 224 0 0 0 0
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一个好的医生,不应该放弃可以治好疾病的任何方法。”——《女医明妃传》王道长语。治病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辨证,而辨证的前提就是取证。全面的取证,需要清醒地看懂人体,全方位地感知人体,可以用任何方法去搜…

“一个好的医生,不应该放弃可以治好疾病的任何方法。”——《女医明妃传》王道长语。

治病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辨证,而辨证的前提就是取证。

全面的取证,需要清醒地看懂人体,全方位地感知人体,可以用任何方法去搜寻所能获得的有效证据,那么就要从以下几点切入:

 1、当下证,即现状下的望、闻、问、切;2、近几天内的所有症状,全身显现的不正常状态,病史也需作为参考证据;3、知犯何逆,从偏性大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变化入手,甚至心理变化包括周边人际关系。

 

中医四诊的望、闻、问、切都有哪些内容呢?

 “望”:形体步态、眼神、舌头、气色,以及面部突出问题和肢体显现的症状等等,功夫厉害的大夫可以望气来判断病人能量的状态;

 

“闻”:听声音和闻气息是关键,声音可以反馈当下最准确的人体能量、运势状态。当病情转归或恶化时,声音是最先反映的端口,声音也可以预警未来疾病甚至人生命运。闻气息可以是口气、身体散发的气味以及局部的甚至排泄的气味;

 

“问”:细致的问诊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大夫会先从半表半里证入手去问,这些证并不直观,需要患者细心体验感受后回答,之后再分别从表里证问询。还可以聊家长里短的问题,都会更全面展示患者的环境影响因素,如此提升整个证据收集的准确性;

 

切”:脉诊是判断阴阳最有力的证据,当然临床中必然会有特例,比如淤堵严重可能会显现假阴脉,外感急症会显现假阳脉,激素类药物后的非常规脉等情况。所以脉诊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采集脖子上的人迎脉和脚背上的趺阳脉,来具体判断是否当前脉诊是假象。

 

取证后,多证合参,抓大局,还原人体运行的困局,找到人体想要排病的层面和出口。

 如今很多人看到舌苔白、清鼻涕就认为是寒,外界环境冷就认为身体一定受寒而寒,平素身体弱就认为生病一定是寒,内心早早埋下了十人九寒的定论。这样只会让自己一次一次经验使然,一次一次刻舟求剑。

 

舌头上的症状不需要“似是而非的全面断言”,但有两点可以肯定,一个就是舌体越鲜红、越粗糙,热越重,另一个就是舌苔厚腻是表示有淤滞,即使胖大也是淤滞,而不能直接断为水湿。其他只是参考,因为太细微的差别本身精准度并不高,不如其他显而易见的取证更为精准。 

证据多了,如何分辨也是很关键的。

 症状按表、里、半表半里归类,不能区分的症状可以先不分,按轻重缓急定位大局。判断层面和大局需要明确的证据,如典型证两个以上可以明确,非典型证需要多证合参,类证算单一证可模糊归类(关于典型证,非典型证,类证之前文章均有阐述)。

 

确证、典型证都可以多证一起抓大局,切记单一证不可断,单一证不可断,单一证不可断。 

多证合参才能如实地抓住真相,比如真热假寒,那个寒还用考虑么?不用!临床中有些承气汤证,病人看起来很虚弱,四肢冰冷,但这些只是因为实热集聚严重造成的,去实、大下之后,能量可以转归,体表自然就温热了。更常见的,小孩经常积食发烧,肠道堵住了,导致四肢冷,多证合参下,这个冷是假象,这样全面辨证就很容易看到真实的大局。

 

中医最忌的就是先入为主,一旦偏了,就容易由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还是那句话:世界上没有不好的药物,只有不对证的药物。对证才是根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Tag: 中医基础 中医诊断
相關內容

本草的四气五味 2022-04-07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中醫基礎]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