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診治 [存檔]
赤脚说 2022-01-13 01:00:36 16681 0 0 0 0
百病诊治,祛湿,体质调理,赤脚有医说医:普及中医知识,愿每个家庭有个懂中医的人。‍‍(点击音频播放,收获更多)‍‍大家都知道,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这是因。一件事要产生结果,还得有个“缘”,用就是大家说的“条件”。…

大家都知道,这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新型冠状病毒,这是因。

一件事要产生结果,还得有个“缘”,用就是大家说的“条件”。

而这个“缘”就是湿气,外湿使得病毒传播这么快,内湿使得病毒有生存空间,使人发病。

正如张伯礼院士所说:感染病毒出现肺炎的患者,都是体内湿气很重的人。这些肺炎患者的舌苔都很厚腻。


通过这次疫情,大部分的人都开始意识到:祛湿已经刻不容缓了,祛湿是每个人都要去做的事情。


什么是湿气

要彻底去掉湿气,先要了解什么是湿气。

湿气,说通俗点,指的体内多余的水蒸气。

人体的70%都是水组成的,先不要觉得湿气就是个大坏蛋,湿气的本质也是水,只是多余的水蒸气成了多余的湿气才对人体不利。

中医讲的祛湿,就是把这些多余的水蒸气排出体外。注意是多余的水蒸气,注意有多余两字。


这些多余的湿气怎么来的呢?

为什么湿气太多出不去,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吃得不对,一个是不运动不出汗。


喜欢吃甜品的人,喜欢吃生冷和水果的人,喜欢吃鱼肉的人,喜欢吃重口味的人很容易导致内湿中生。

吃甜品,吃生冷水果,吃鱼肉,吃重口味的食物,都会给脾脏带来负担,都会伤害脾脏,使得脾脏运化水湿的能力就会下降,水湿就在身体排不出去。


身体湿气重的第二大原因就是不运动不出汗。

运动可以健脾,不运动不锻炼就会导致脾虚。

适当出汗,可以让湿气从皮肤毛孔出去。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常年四季不出汗,皮肤毛孔这条通道关上了,湿气出不去。


为什么湿气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通病?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特点,吃的都是偏寒增湿的食物,常年在空调房里,毛孔是关着的汗出不去,又不爱运动出门有电梯有小汽车,脾虚的人十之八九,所以湿气重就成为咱们当代人的特点。


湿气在哪里?

湿气的特点:湿气粘滞,湿性趋下。

湿气在头发里,头发就容易油腻;

湿气在脸上,就是油腻脸,油脂堵住了皮肤毛孔,就会长痘痘长粉刺;

湿气在皮肤,就成为湿疹,又痒又疼;

湿气在关节,就是风湿性关节炎;

湿气在脾胃,嘴巴里总觉得黏糊糊的,浑身像穿着湿衣服一样重;

湿气在大肠,大便就不成形,沾马桶;

湿气在肌肉,肌肉就酸胀,小腿胀得让你怀疑人生;

湿气在子宫里,就会得妇科白带,黄带;

湿气在阴道里,就容易得霉菌性阴道炎,因为潮湿的环境容易长霉菌;

湿气在脚里,就成臭脚,就容易得脚气;

湿气在指甲,就容易得灰指甲。

。。。

除了我列举的这些,还有很多症状都是跟体内湿气重有关。


为什么祛湿这么难?

祛湿难,难于上青天。中医有句行话,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中医还有一句话,叫油如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把油倒入面里面再把它拿出来,有多难。


祛湿为什么这么难?

一来是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很难改变,有人说:让我们放弃这么美味的食物,每天只吃萝卜青菜,那还不如死了算了。(呵呵)

让我们每天放弃这么便利的交通,每天走那么多路,每天坚持运动,出汗,这比登天还难。


二来是常用的祛湿方法只能治标,真正治本的祛湿方法少之又少。

中医调理人体需要标本兼治才能去根,可现代大多数人只一味追求快。

所以,就算用中医方法调理身体得到一些改善效果,往往也很难坚持下去。


所以,我们现代人不是在祛湿,就是在祛湿的路上。


祛湿的正确思路

在祛湿的路上,很多人总喜欢问:怎么彻底祛除湿气? 

还是那句话,湿气并不是坏蛋,它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水,只有身体无法利用的水蒸气才是需要去掉的。


湿气,也不是你想祛就能祛,找到正确的祛湿思路是根除湿气的关键。

中医方子里祛湿的方子太多太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祛湿思路,我用一块湿毛巾来打比方。

这条湿毛巾就好比是我们的身体,毛巾里的水湿就是身体的湿气,要把湿气祛掉,也就是让湿毛巾变成干毛巾。

让湿毛巾变成干毛巾有哪些方法呢?

你如果知道让湿毛巾变成干毛巾的方法,就能知道身体祛湿的方法。


有人说,把湿毛巾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不就干了吗? 很好。中医也这么想的,也这么干的,这招叫做散湿。所以,很多祛湿的方子里加上桂枝,生姜这些温阳散湿的,就可以把湿气从皮肤散出去。


也有人说,我可以用手把毛巾拧干啊。很好,中医也这么想的,这招叫做渗湿。所以,很多祛湿的方子里加茯苓,加薏苡仁这些,这些药物不溶于水,利用他们不溶于水的特性就能把水挤出去从尿道排出。


还有人说,湿毛巾晾在房间里不太容易干,可以把毛巾晾到通风的地方,干得就快。非常好,中医也这么想的,中医说风能胜湿,就是通过提高体内气的流动,把湿气“吹”出去。


还有人说,冬天湿毛巾很难干,可以放火边上烤啊。非常好,中医也这么想,这一招叫做燥湿。所以中医祛湿方子里加上白术,苍术这些来把湿气“烤”干。


除了上面这4种是咱们能想到的方法,咱们老祖宗还想到了一种,就是芳香化湿,用芳香的药材可以把湿气化掉。

芳香类的中药材为什么可以化湿?

在中医观念里,脾是万湿之源,以上我们谈到的这些方法都是借助外力来把湿气祛掉,还是在治标。

如果你的脾还在呼呼大睡,这湿气是永远除不尽的,所以要把脾脏喊醒来。

芳香类气味可以醒脾,所以借助芳香药材来喊醒脾脏把湿气化掉。


总的来说,中医祛湿的思路有5种:散湿,渗湿,风能胜湿,燥湿,芳香化湿。


当你认为,哇原来中医这么牛,想得这么周到,上面谈到的这5种思路都还只是在治标,只是在用外力把湿气排走,并不治本。


见湿就祛湿,如果不能断绝湿气的来源,你一边把湿气祛掉,那边的湿气在源源不断的产生,这湿气就永远祛不完。

那怎么治本呢?

在五行里面,只有土能够克水,所以要健脾才能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把湿气杜绝。

重复一遍,祛湿的核心关键是:健脾!健脾!健脾!


祛湿的正确方法

谈了这么多,很多人或者会问:那中医到底有没有祛湿的方法呢?

太多了,我都不知道给大家介绍哪一个。


先为大家介绍医圣张仲景祛湿第一方:苓桂术甘汤。

方子组成:茯苓15g,桂枝15g,白术10,炙甘草10g。


就这个只有4味药的方子,我们来看它是如何完成祛湿这么艰难的任务的。


茯苓,健脾渗湿药,相当于把水从身体挤出去;

桂枝,温阳散湿,相当于把水湿蒸发起来然后散出去。

白术,健脾燥湿,相当于把湿毛巾放在火上烤干。

炙甘草,补中焦之气,给脾胃提供能量来祛湿。


大家看,这首方子里只用了4味药用了祛湿的三种思路,既祛湿治了标又健脾治了本,说它是祛湿第一方一点也不过分吧。


这个方子药性非常平和,比普通食物的偏性大一点点,针对体内湿气重的人可以用来做保健祛湿药来用。一个月可以喝三五天,连喝3个月,就可以达到很好的祛湿效果。


湿气特别重,湿气在体内很长时间没有排出去,就会湿聚成痰。

如果是平素痰比较多的人,说明已经湿聚成痰了,光祛湿就不行了,还要兼顾化痰。

那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的合方:

茯苓20g,桂枝15g,白术10g,姜半夏10g,陈皮10g,炙甘草10。

在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加入半夏来燥湿化痰,陈皮来理气化痰。


有人说,都是药物,太难喝了,有没有药食同源的可以泡茶就能祛湿的方子呢?

有的。

很多人马上就 想到红豆薏仁汤,现在很多人喝红豆薏仁汤祛湿。


红豆薏苡仁汤的组成是由赤小豆和薏苡仁组成,他们均有祛湿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祛湿。

但是这道赤小豆薏仁汤绝对不是祛湿的首选,理由很简单:

第一,赤小豆和薏苡仁都是偏寒性的,寒性就容易伤阳,而祛湿是要去扶阳气的,所以不适合。

第二,赤小豆和薏苡仁是通过利尿渗湿来把湿气挤出去,刚刚谈了5种祛湿思路,这道红豆薏仁汤只用了一种。

第三,赤小豆和薏苡仁只是在祛湿,几乎没有健脾的作用,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湿气重的问题。所以,很多人都反映短时间里有一些效果,用着用着就没效了。


那有没有一张将上面5种祛湿思路都包含进去,同时还把脾健运起来的方子,而且药性都非常平和的方子呢?

这里 ,赤脚给大家推荐一个祛湿茶方,分享给大家:

茯苓20g,桂枝10g,薏苡仁20g,赤小豆20g,白扁豆15g,陈皮10g,砂仁10g,草果5g,生姜10g,山楂10g,炒麦芽5g,大枣10枚,炙甘草10g.


这个方子怎么用?把以上药物(生姜)打成粉末,装纱布袋里,然后用开水冲泡当茶喝就行了。

为什么要打粉呢? 因为方子里有茯苓,薏苡仁,赤小豆这些不太溶于水的药物,打成粉末后泡水,可以更好地让药性出来。


为什么这组方子可以完成担当祛湿的重担呢?

第1梯队,渗湿利尿组:用茯苓+薏苡仁+赤小豆这个渗湿最强组合,茯苓把湿气从中焦往下引,然后薏苡仁和赤小豆接过这些水湿从下焦排出。


第2梯队,温阳散湿组:用桂枝+生姜+甘草,桂枝和生姜的辛温发散可以把湿气往体表散,配上甘草,这也是辛甘化阳,给脾胃源源不断的提供阳气能量。


第3梯队,芳香化湿组:用砂仁+草果+陈皮来行气化湿,芳香化湿,燥湿。

砂仁,是一种叫阳春砂的果实,特别芳香,擅长化湿,行气。很多人老是容易肚子胀,吃饭没胃口,用些砂仁把胃的气疏通开,把湿气化掉就解决了。

草果,是厨房里很常见的调料,在炖红烧肉的时候放一点草果,可以让肉没有那么滋腻。草果的性辛温,可以燥湿。脾胃有寒湿的人最适合草果。

陈皮,也是药食同源常用的,广东人的必备调料。陈皮可以行气,可以化湿,可以和中。


第4梯队,补气祛湿组:用白扁豆+红枣来补脾益气。

白扁豆是扁豆的种子,具有补益脾气的作用,同时本身也能化湿。

红枣,大家很熟悉了,能补中益气,给脾补充能量来驱赶湿气。

为什么要补气呢?因为现代人多是脾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而这个补气组合就是给脾脏补充能量,增强脾脏运化水湿的能力,这是在治本。


第5梯队,消食化积组:山楂+炒麦芽。山楂消主要消肉积,麦芽主要消米面积滞。为什么要消食化积呢? 考虑到现代大部分人是吃的过多,导致胃里有积滞,脾胃负担过重,所以要减轻脾胃负担就要把这些积滞消导出去,以通为补。


好了,看完这个祛湿方子,是不是觉得这个祛湿茶方也同样很厉害。

这个祛湿茶方里寒温并用,通補兼施,紧紧围绕祛湿、行气、健脾而展开的海陆空全方位作战体系,不论是寒湿还是湿热都可以用,把湿气一网打尽。

这张方子里面的药物都非常平和,基本是药食同源的,不用担心偏性过大产生的不良反应。


有的小伙伴还是觉得不够好,泡茶喝茶也太麻烦,有没有外治法可以祛湿的呢?

赤脚再给大家推荐一组祛湿保健穴。

祛湿三皇穴:阴陵泉+地机+三阴交。

如果有痰的话,再加上丰隆。



为什么艾灸这3个穴位可以祛湿?

这3个穴位都是脾经上的穴位,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三阴交:三条阴经的交汇处,妇科第一穴,是一个治血也治水的穴位。一切妇科病症(崩漏除外)都可以找三阴交治,治疗水肿,水液排不出去效果也非常好。


地机,地,大地的意思;机,开关,机要的地方。 意思是此处是大地的开关,相当于打开地漏,把水湿从地底下漏出去。

水肿,水液代谢类病症,湿气过重都可以找地机穴来调理。


阴陵泉,理解成阴处的山陵深处的泉水,这个穴位带有“陵”,还带有“泉”,说明这个穴位经气已经大如泉水了,主要治疗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症。


我们现代人身体湿气重是十之八九,建议大家采用艾灸疗法,常灸这3个穴位即可达到祛湿效果。艾灸疗法简单易行,是我认为目前最适合家庭理疗保健的方式。


最后,赤脚还是想跟大家说,喝汤药也好,喝祛湿茶也好,艾灸也好,都是外在的力量,它们无法代替你运动,无法代替你正确的生活习惯。


要想真正的祛湿,关键在健脾!健脾!

怎么健脾? 别吃寒凉生冷伤害脾阳就是在健脾,少吃甘肥厚腻就是在减轻脾的负担,每天多走几步就是在健脾。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听得耳朵都起茧的话,还是要不断重复说,说得多了,说不定有人能听得进去。



Tag: 百病诊治 祛湿 体质调理
相關內容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百病診治]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