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女性都有一个不受欢迎的亲戚叫大姨妈,也就是月经。大姨妈的来访,本来是一个很好的排毒时期,但是她也让很多女性痛苦难忍,甚至满床打滚,丧失行动能力,严重点还会痛到晕厥。
痛经真的很影响女性的生活。今天,我们来全方位的谈一谈痛经的调理。
痛经,首先是一个痛症,主要是小腹疼痛,有些严重会连着腰骶部位一起痛。痛经发生时机也有不同:有些人是在月经来临之前就开始痛,等月经来了后痛经就缓解了。有些人是在等月经来了来得不畅快,小腹部有坠胀感,同时有小腹疼痛。有些人是月经期流了很多经血后开始痛经。
为什么会痛经?
世界上所有的痛,都是因为压力差。我打你一拳,是因为在打你的地方有了压力,所以你会痛。我把拳头收了回来,这个压力释放掉了,就不会痛了。体内的痛也是一样,有压力差的地方就会产生痛。所以,我们去解决痛的问题,只需要把这个压力差解决就行了。那怎么去解决这个压力差呢?我们还要去找到形成压力差的这个原因才行。
那在哪些情况下会产生压力差呢?
第一种情况是:不通则痛。就是气血在体内不通畅了,造成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痛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气不通了,压力会增大,会导致痛经,中医把这个叫做气滞型痛经。
血不通了,压力会增大,会导致痛经,中医把这个叫做血瘀型痛经。
寒气多了,血液凝固不通,子宫里的压力会增大,会导致痛经,中医把这个叫做寒凝型痛经。
第二种情况是:不荣则痛。就是子宫里的气血不够了,造成压力比其他地方小,产生压力差,从而引起痛经,中医把这个叫做血虚型痛经。
所以呢,要彻底认识痛经,就要理解这8个字: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更要认识到痛经的直接原因:压力差。中医要解决痛经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把原来的压力差解决掉,痛经问题就解决了。
下面,我们按照这四种痛经类型,分享一些有效的调理方案。
第一种是气滞型痛经。
气滞型痛经,说通俗点就是因为肝气堵住了导致痛经。肝负责疏泻气血,在月经来临之前,肝脏就要开始动用能量来疏通气血了。在月经来临前,气在上血在下,气的推力足够大的时候才能把经血推下来。这时,肝脏里的气很足,如果肝气堵住了,就容易化为肝火,所以在月经前往往很容易发怒。除此之外,肝经布胸胁,绕阴器,这些地方的气郁结了,就会容易出现胀痛。
气滞型痛经的主要表现有:
- 经前暴躁易怒、乳房胀痛;
- 从月经来临前开始痛,主要以胀痛为主。
这种气滞型痛经,在当代妇科中是非常常见的。在刚开始时只是轻微的经前综合征,例如暴躁易怒、胸胁胀满等,这时候调比较容易。慢慢地会发展成经前痛经,如果还得不到有效调理,体内肝火越来越旺,这火把水烧干了,这时候月经的颜色会逐渐变成暗紫色,这时候就比较难调理了。
调理方案:
1.气滞型痛经及综合征的调理,最推荐的方子是《宣郁通经汤》。这个方子是女科第一人——傅青主的方子。在月经前的第7天就开始服用,服用7服等到月经来就不要再服了。
组成:炒白芍15g,酒炒当归15g,丹皮15g,栀子9g,白芥子6g,柴胡3g,香附3g,醋郁金3g,黄芩3g,生甘草3g。
这个方子配伍很全面,针对肝火,用丹皮+栀子用来清肝火,用黄芩清胆火。针对肝气郁结,用柴胡+香附+郁金+白芥子来疏肝理气,来把肝经的气机打通。针对火多水少,用白芍+当归来补充肝血肝阴,也就是补充血水。
所以,这首方子用来治经前痛经综合征,它实际上是解肝之郁,降肝之火,补肝之血,所以对于经前痛经综合征有非常好的效果。
2. 除经期外,平时以疏肝理气为主:可以常喝养颜茶,同时配合刮肝经。可重点关注这几个穴位:合谷穴、三阴交、太冲穴、行间穴。这种痛经可以刮痧,可以针刺,但是不建议用灸法,因为这种痛经多有肝火过旺的特性,体内火多水少,所以一般不建议用灸法。
3. 经期前一周,以散开气滞为主,推荐两个中成药:七制香附丸、加味逍遥丸。这两个都是中成药,方子有几样主要成分相似,都是以解肝气郁结,降肝火,补肝血三个方面来调理,对于经前综合征和经前痛经都有比较好的效果。
第二种是血瘀型痛经。
血瘀型痛经,说通俗点就是瘀血堵在子宫里排不出来,导致子宫里面的压力很大,从而产生的痛经。
这种痛经常发生在血瘀体质的人身上,主要特点就是:
- 月经来的不畅快同时伴有痛经
- 经血有血块颜色暗黑色;
- 舌下静脉粗黑。
想提醒一下,血瘀体质是最需要引起重视的体质,不过在经期调理血瘀,是最容易出效果的。为什么呢?因为月经是排淤血的通道,可以通过月经把血瘀排出来。
这种血瘀型痛经的调理思路就是活血化瘀。在月经期间用活血化瘀药,因势利导把瘀血排出来,身体各方面症状就会得到改善。
调理方案:
1.平时推荐用二丹汤泡脚。组成:丹皮10g,丹参10g,当归10g,赤芍10g,桂枝10g,莪术10g,茯苓20g。用莪术来破血,用丹参+丹皮+赤芍+当归来全方位化掉瘀血,用桂枝来强心,用茯苓来清除一下血管里面的湿气。
从整个方子的配伍来看,把主要部队放在了活血化瘀作为主攻,配有先锋部队和后勤保障部,围绕活血化瘀展开的多方位作战。更为重要的,这个方子不用口服,泡脚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经期最推荐的方子是王清任的《少腹逐瘀汤》。来月经第一天开始用,服用7天。
组成:小茴香1.5g,干姜3g,延胡索3g,当归9g,川芎3g,肉桂3g,赤芍6g,蒲黄9g,五灵脂6g。
这个方子有直接活血化瘀组合,用当归+川芎+赤芍+蒲黄+延胡索来活血通经,来帮助子宫里的瘀血排出。这个方子里还有散寒排瘀组合,用小茴香+干姜+肉桂这几个温热药来给子宫加热,来把子宫里的寒气排出去。所以呢,这个《少腹逐瘀汤》来调理血瘀痛经的思路很清晰,它一方面把子宫里的瘀血排出来,一方面把子宫的寒气散出去。
实际上,《少腹逐瘀汤》主治的就是宫寒血瘀型痛经,这种宫寒的人平时一摸小肚子是冰凉的,在痛经时用个热水袋捂一下就会缓解。说明子宫里有寒气,这种类型用《少腹逐瘀汤》效果最好。
3. 如果煎药不方便,还有一个好用的中成药:桂枝茯苓丸。这个方子出自张仲景,主治血瘀,可以用于淤血阻络导致的一切妇科疾病。在月经前服用7天,化开血瘀,并打通排淤血的通道,很适合血瘀型痛经的人使用。
4. 经期前还有一个很好的食疗方:山楂红糖水。制作方法:带核的山楂3-5个,红糖适量。先煮山楂10分钟,煮好后再加红糖进去味道最好。经期前7天每天喝一杯,月经推迟的朋友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调整。
第三种是寒凝型痛经。
寒凝型痛经,就是寒气太多,导致的血液凝固,造成的不通则痛。
这种痛经就是大家说的宫寒导致的。现在的好多女孩平时吹空调、喝冷饮太多,所以这种宫寒型痛经的人也挺多。平时一摸小肚子和后腰都是冰凉的,在痛经时用个热水袋捂一下就会缓解,说明子宫里有寒气。寒气多了还会伴随血瘀,所以《少腹逐淤汤》也适合这种类型的痛经。
寒凝型痛经的主要表现有:
- 经期前后小腹冷痛,后腰冰凉;
- 经血量少;
- 平时手脚冰凉。
调理方案:
1. 最推荐的食疗方:艾叶煮鸡蛋。组成:艾叶一把,鸡蛋3-5个。鸡蛋不用剥壳,连同艾叶,冷水下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10-15分钟,等鸡蛋熟后剥壳,再放进去继续煮20分钟左右即可。连汤带蛋一起吃下去,能感觉到小腹部暖暖的。
艾叶是阳气最足的植物了,和鸡蛋一起煮,可以把艾叶的药力引到子宫中,让子宫充满暖暖的阳气,自然可以驱赶寒气。
2. 有一个适合寒凝型痛经的的中成药:艾附暖宫丸。这个方子是四物汤的基础上,增加了温阳和行气的药,配合起来暖宫调经,补气活血。
3. 宫寒的朋友很适合艾灸。因为子宫里有寒,寒气会引起血瘀,用艾灸可以温阳散寒,用艾灸可以疏通气血帮助瘀血排出。
艾灸推荐穴位:三阴交+次髎+子宫穴。在最痛的时候灸,灸到不痛为止。
第四种痛经是血虚型痛经,也可以理解成肝肾亏虚型痛经。
这种虚性疼痛,说通俗点就是子宫里面的能量不足了,所以这种疼痛最容易发生在气血能量流失之后加重,这种疼痛喜温喜按,用手捂着疼痛感就会减轻。这种痛经,往往还会连带腰骶部一起痛。为什么呢?腰为肾之腑,肾精亏虚之后,腰部就会出现酸痛。
血虚型痛经,容易发生在气血虚弱的人身上,容易发生在肝肾亏虚的人身上,容易在产后出现。
血虚型痛经的特点:
- 行经后痛经,隐隐作痛,连绵不绝;
- 月经量少,颜色浅。
- 经期容易头晕、耳鸣、发热。
调理方案:
1. 最推荐的方子:调肝汤。方子同样出自傅青主,虽然叫做调肝汤,实际上是一首补肝补脾补肾补血的方子。
组成:山药20、阿胶20、当归15、白芍15、山茱萸15、巴戟天15、灸甘草10。
方子里用山药来补脾,用山茱萸来补肝,用巴戟天来补肾,这三药就把肝脾肾补了个遍。然后,用阿胶来直接补血,用当归养血补血,用白芍养血柔肝,这三个药入血分来把血分都补起来。
2. 推荐的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同样也是补肝肾补气血的思路,简单高效。
3. 平时可以用元气膏来进补。道理很简单,肝肾是精血之源,脾胃是气血化生之源,只要是有助于增加体内气血的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
好了,关于痛经问题,咱们调理思路大致就这样。最核心的秘诀在于顺势而为,经前清肝,经期活血,经后补益,围绕这个思路来调理,就会达到很好的调理效果。
愿每个女性都能摆脱痛经的困扰。
Tag: 百病诊治 痛经 妇科 宣郁通经汤 少腹逐瘀汤 二丹汤 调肝汤 乌鸡白凤丸 元气膏